第135章(第3/7页)

余思雅也承认了这点:“对,梅书记说得是,咱们清河鸭拿得出这个钱。但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仓库最紧张的时候也就是八、九、十这三四个月,这段时间秋收,粮食一下子积累太多,导致仓库爆满。可过了这几个月,需要存储的粮食就会急剧下滑,然后每个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照我目前的估计,十个仓库应该就差不多了,能够满足平时的仓储需求。”

“过了这段时间,多余的仓库就会闲置下来,而且每年的闲置时间高达七八个月。而建仓库需要侵占大量的农田,最后用不上了,还需要人去管理维护,这样会浪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很不划算。”

梅书记心算了一下这笔帐:“确实不划算,闲置时间太长了,岗位的工作人员还不能取消,时间长了也是个问题。但这么多粮食也总得找个地方堆放,小余同志是不是有什么其他想法?”

余思雅就等着他这句话,遂笑道:“我这里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咱们清河鸭向粮站有偿租借仓库。”

梅书记眯起眼,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事的可行性:“租仓库?跟粮站租?可到秋收的时候,粮站的仓库也是粮满为患,恐怕没多余的仓库租借给你们。”

余思雅见招拆招:“梅书记说的这一点我也考虑到了。我算了一下,我们跟粮站可以错开,并不相冲突。粮站的仓库最紧张是在秋收后,各公社纳粮全运去了粮站,这时候自己的仓库都捉襟见肘,没法外租。不过粮站收的粮很大一部分要运送到城里做为城市居民的口粮供应和国家储备,粮食在粮站只是个中转而已,很快就会运走,只有少部分会留下来。我们清河鸭收粮是在纳完粮之后,市里拨粮给咱们也要等粮收上去了,这样咱们跟粮站需要用到仓库的时间刚好可以错开。”

“我们可以等粮站的粮运走了,再租借他们的仓库。等来年,粮站需要用仓库的时候,我们的粮食也差不多用光了,正好将仓库腾出来还给他们。这样一来,粮站现有的仓库不会闲置,我们清河鸭也不用额外占地建仓库了,一举两得,能够节省不少的人力物力和开支。当然,咱们也不会白白占国家,占粮站的便宜,我们会付相应的租金,这部分钱可以作为粮站的创收,无论是用来改善职工的待遇,还是上交国家,都是粮站的成绩,他们也不亏。”

梅书记惊叹地看着余思雅:“小余同志,你这点子也太多了,这都能被你想到。”

余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不是想着尽最大可能开发咱们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省得浪费吗?这件事对我们清河鸭,对粮站来说都不是坏事,如果梅书记觉得可以,那我就去找粮站的同志商量商量?”

“好个资源合理利用,你这办法好,粮站大半年空着也是空着,租出去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还能增加他们单位的效益,确实是对两个单位都有好处的事。我没意见,让胡秘书陪你走一趟吧。”梅书记很爽快地同意了。

余思雅明白,胡秘书陪着她去就代表梅书记支持这个事,粮站的同志怎么也要给点面子,这个事要好办得多。她连忙说道:“谢谢梅书记!”

梅书记低头看了一眼腕表:“四点多了,一会儿就要下班了,小余同志明天还要赶回省城,快去吧。”

余思雅起身向梅书记道了别,然后跟胡秘书一块儿去了粮站。

一般县城都设置粮食局,各公社设置粮站。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辰山县没有设粮食局,还是粮站。

当然,县粮站的规模要比红云公社这种乡下的粮站大得多,因为全县几十个公社缴纳的公粮都会汇聚在这里,光是仓库占地面积都极广,一眼望不到边。

县粮站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多,正式工就有好几十名,还有部分临时工,负责人是站长,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