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手枪皮特(第2/3页)

他有一个著名的但无法考证的故事,某场比赛里被裁判吹了体毛哨。他气急败坏地将对手一拳打翻,对裁判咆哮:“这TM才是犯规!”

考恩斯对哈夫利切克的职业生涯是有象征意义的。

他的到来,意味着哈夫利切克要完全摆脱比尔·拉塞尔的阴影,就像几十年后科比要摆脱鲨鱼的阴影一样。

训练营里,考恩斯粗犷的作风令许多人不适。

拉塞尔从来都是隐含霸气,只会用刻薄的话语让人难受,而考恩斯却是个能量散发体。

他到哪都要把队友逼急逼疯,直到队友可以跟上他的节奏。

哈夫利切克要做的就是让他别那么过火。

幸好,现实中的韦夏先后与拜纳姆、科比、考辛斯当了队友。他认为,他可以搞定世间的一切怪胎。

对抗赛的时候,考恩斯一肘把他放倒。

韦夏忍着胸口的剧痛站起来大叫:“没吃饭吗?就这点力气?”

后来考恩斯承认,他被吓到了。

韦夏很疯狂,却不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疯子。对抗赛结束,他第一时间降温,让考恩斯下次注意动作的尺度。

考恩斯也表示了歉意。

和拜纳姆、考辛斯、科比相比,平静下来的考恩斯更像个正常人,至少,他善解人意。

70年代虽然是一个破败的时代,职业联盟前途无亮,社会性问题不断,反战反种族歧视和女权运动都在此期间兴起。

但同时,NBA正在变成一个60年代的球员不堪设想的商业联盟。

韦夏可以从凯尔特人的许多变化中得到自己的答案。

那天夜里,他来到竞技场,随意选择了一场比赛。

竞技场和旧时光并不同步,理论上,他可以选择哈夫利切克职业生涯的任何一场比赛。如果他需要紧迫感,他会选择激烈的季后赛,如果他需要找找比赛的感觉,那么随随便便一场常规赛都能满足。

“咔芒洪多!”

比赛地点是老波士顿花园,这一点,韦夏通过更衣室的结构就已经看出来了。

随着联盟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各队都换了大球馆,能更新的设施都进行了更新。

布朗去世后,凯尔特人的老板频繁更替,但都没有换主场的意思。有的是不想出钱,有的是想遵循传统。所有凯尔特人的老板,都是受这支球队的冠军传统所吸引,老花园的地板和飘扬在上方的旗帜证明了一切。

所以,他们一直沿用老花园。

哪怕这个鬼地方已经成为全联盟最反人类的客场。

冲韦夏叫唤的人是唐·钱尼,他是70年代常见的2D球员。投篮稳健,防守扎实,活力四射。

此君还喜欢特技表演,因此每场比赛开场前,大家都要他来个原地翻跟头。

“来一个,唐!”有人起哄了。

钱尼随即翻身一个跟头,让更衣室喝彩声此起彼伏。

唯一对此看不惯的是唐·尼尔森,他皱眉摇头:“我都搞不懂你们这群人在激动什么!”

韦夏一边笑,一边回想今天的对手。

他很快想到了——亚特兰大老鹰。

通过哈夫利切克的记忆,韦夏对这支老鹰队友了大致的了解。

他们和凯尔特人一样,在1970年的选秀大会上得到了最想要的球员——“手枪”皮特·马拉维奇。

关于马拉维奇,韦夏知道的不多,或者说,他此前对这人一无所知。哈夫利切克的记忆让他了解到手枪的三年大学生涯场均44.2分的时候,他惊呆了。

不过,当代也不像后世,对于手枪的质疑一直没停过。

他很能得分,但他从没有带领球队打进全国锦标赛。但一个没有打进过全国锦标赛的人,何以入选NCAA最伟大的20名篮球手呢?

或许和他的数据有关系,马拉维奇在NCAA的场均得分就像张伯伦的场均50分,时间过的越久,越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