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现在比得不是法力,而是财力!(第2/3页)

“可是女真人若是窥得炸壶之秘,不一样可以大量制造?”乾顺依旧不解。

“难!”曹勉摇摇头道,“兀卒有所不知,这炸壶须得是火药配上青铜壶才能显出威力。这火药已经很难炼制了,大量铸造青铜壶就更困难了。”

乾顺还是不解,“金人现在有了燕云、河北、京东之地,难道还铸不出一些青铜壶?”

曹勉解释道:“据臣所知,宋国熔炼青铜、黄铜规模最大的还是各地的钱监……而宋国的钱监又分布在江南、两广、京西、陕西、河东等地,河北只有一个黎阳监,京东只有一个利国监。而这两个钱监,一个在赵楷手中,一个被大水淹了。

所以金人若想要铸造出几百上千个铜壶,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铸造出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之数的铜壶,恐怕就很难做到了。”

“百,百万之数?”乾顺被这个数字吓一跳,“怎么可能?”

曹勉道:“怎么不可能?宋人在宣和之难前一年铸钱数百万贯啊!一贯有一千枚铜钱,一个铜壶才分成几块?论起铸造的难度,根本不能和一千个铜钱相比,只是将一块块分别铸成的铜件焊在一起稍微有点麻烦,但是也难不倒宋国钱监的匠人。这铜焊、锡焊、铅焊都是传承了千百年的手艺,没多难,只是麻烦……需要足够多的工匠一起干活。”

炸壶不是青铜炮,对坚固性的要求并不高——所以铸造铜壶也不需要一次成型,可以分成几块甚至几十块来铸造,然后再一块块焊接起来。而且焊接技术用铜焊、锡焊、铅焊都可以,也不需要焊得多美,不漏水就行了。

所以铸造炸壶是没有多少技术难度的……困难的只是怎么上规模!

而大宋恰恰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官营铸铜业——每年生产几百万贯,也就是几十亿枚的铜钱!

这个产能拿十分之一转产炸壶,那就是一年几十万个炸壶!党项人不管男女老幼,一人可以摊上一个,这怕还炸不死?

如果还炸不死,第二年再生产几十万个炸壶来炸……一年几十万个啊!炸个十年八年的,党项人还不绝种?

至于填装在炸壶当中的火药……宋朝的产能肯定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人在战国就开始开采火硝了,到了宋朝都能拿火硝生产“冰淇淋”了,全世界还有谁能比?

只要解决了硝酸钾提纯的问题,再把火药装进铜壶,问题就都解决了!

当然了,这个炸壶的出现,对赵楷而言,也意味着新的危险。

因为……宋朝主要的铜钱产地也不在他的地盘上,而是在赵桓的地盘上。

宋朝主要的出产铜钱的钱监分别是:惠州阜民监、睦州神泉监、鄂州宝泉监、舒州同安监、衡州熙宁监、江宁升州监、兴国军富民监、西京阜财监、卫州黎阳监、陕西永兴军监、陕西华州监、陕西陕府监、绛州垣曲监、梧州元丰监、徐州利国监。

现在利国监被淹不说,其余的十四个钱监,赵楷有六个,赵桓有八个。而且赵楷的六个钱监中还有一个黎阳监被金兵洗劫过,现在还没恢复元气。真正能够生产的只有五个监……而且这五个监的产能都不算大,比不了东南和两广的大钱监。

另外,东南、两广的火药产能也不小。虽然这些地盘上没有火硝矿,但是硝酸钾可以用大粪、尿液、草木灰进行生产,宋朝的制硝匠人已经知道这个方法了。

而且宋朝城市中的粪便尿液都是有专门地方堆着等卖钱的(卖给农民当肥料),那些堆大粪的场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土硝……所以只要有了正确的配方,火药根本难不倒赵桓的朝廷,无非就是火硝的纯度差一点罢了。

但只要多搁一点在炸壶里面,一样可以发挥出炸壶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