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赵构求见(第2/3页)

兴州、灵州两个大城是肯定能守住的。可是兴州地盘上的小城很多,大部分都没设防,如果被党项人占了去,回头还得一个个打回来,多麻烦啊?

而赵楷如果发兵去追击西进的党项人,那就必然要分兵……他的步兵哪儿跟得上人家?就只有三万骑兵可用,三万骑兵打党项人的五万骑倒是没问题的,可金兵呢?

金兵除了一小部分汉儿军外,也是人人有马!如果金兵在宋军骑兵追击党项骑兵时大举出击,那赵楷怎么应付?

而赵楷如果命令骑兵立即穿过河间草原,再从黄河南河上的浮桥上通过,然后直奔兴州而去,倒是可以避免被党项人和金兵夹击,兴州、灵州也能安然无恙。

可这样一来黄河北河北岸的金兵就能安然而退了!赵楷率兵从黄河岔口北上,就是为了痛打吴乞买这条落水的老狗……现在就这样放走了他,多不甘心啊?

赵楷这儿正不甘心呢,郭天女忽然悄眯眯的走了近来,到了赵楷身边,俯身到他耳边,低声道:“官家,康王求见。”

“康王?赵构?”赵楷一愣,“他,他还是康王吗?”

他的话说得比较想,今儿当值的翰林吕宝山吕秀才立马应道:“回禀官家,康王现在还是康王。去年他领兵入寇海州、涟水军时,曾经被吴国王革去一切官爵,逐出玉牒。但是官家您并没有下诏将之革爵……所以康王依旧是康王。”

赵楷一摁额头,嘟囔道:“还是事儿太多,竟然给忘记了……十二叔、十四叔也不提醒则个。”

赵楷的两个叔叔,燕王赵俣、越王赵偲在赵佶和赵桓出逃的时候,也开了溜。但是他们并没有去应天府,而是走惠民河去了颖昌府,后来又去了襄阳。在赵叔向出兵荆湖的时候,正好把他们俩请回了洛阳。

赵楷就让他们俩管宗正寺的事儿,一人一个“判寺”。赵楷其实也不是想让他俩把宗室的一摊子事儿管得多好,而是想让这两个神宗皇帝的儿子去应付一群没有闲饭可吃的落魄宗室……赵楷的朝廷因为比较穷,又标榜“重开大宋”,所以不怎么养闲人。

绝大部分宣和之难前的官员和宗室,都没办法在洛阳朝廷找到原有的位子。其中的“穷宗”,一部分会去投赵桓,还有一些则想从赵楷这里谋个差事。洛阳朝廷的宗正寺主要就是应付他们的。

当然了,赵楷还是承认亲兄弟们的官爵的……这是兄友弟恭嘛!而且赵佶临死前还有传位的遗诏,赵楷的好多弟弟都可以作证的!

所以在赵楷这边,赵构的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和康王,都还是在的!

而赵构投靠大金,还充当带路党,领着金兵入寇淮北、淮南的事儿,在洛阳朝廷这里也没什么人在乎,更没有御史弹劾……大宋的御史去弹劾大金的十五太子,这事儿不成笑话了?

而御史没有弹劾,赵楷也没在意,宗正寺的两个王爷当然不管这闲事儿……所以赵构现在依旧是康王!

既然他还是康王,那赵楷就觉得自己得去见一见。

“他现在在哪儿?”赵楷低声问。

“在黄河北河岸边的一条船上,”郭天女道,“据说身边只有一名船伕。”

赵楷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倒是有点胆量……既然如此,朕就不能不见一见了,要不然显得朕怕他了。”

然后对大堂内的将领们道:“朕要去见个人,你们先做一个分兵回援兴州的方略。”

……

赵构,就是那位完颜宗构,现在正坐在一张放置在一条木船上的软塌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黄河北河南岸的兀剌海城……心里很不是滋味。

都是当君王的,凭什么赵楷混得那么好,而自己却那么惨?连命根子都给一匹贱马给踢坏了……完颜斜保那个乌鸦嘴说可以多吃些烤羊腰子、烤羊蛋和炖羊鞭补回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