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第2/31页)

这一回来的县大老爷姓什名谁,我们都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反正拿着有省政府大红官印的县长委任状,就算数。我们这个县在江边,通轮船,每次县大老爷到任都是坐轮船来的。

“呜——”,轮船的汽笛叫了,打了慢车,停在河心。因为没有囤船可靠,只好派几条跑得飞快的木舢板船靠上轮船边去迎接。舢板靠好,新来的老爷和他的家眷,还有决不可少的秘书师爷和会计主任等等随从人员,一齐下船。

“扑通!”出了事了。不知道是这位新来的老爷年事已高呢,还是看着岸上人头攒挤,挂红飞绿,锣鼓齐鸣,鞭炮响连天,因而过于兴奋了,在他老人家从轮船舷梯跨到不住颠簸着的舢板船上时,踩虚了脚,于是,“扑通”一声,掉进大江里,而且卷进轮船肚子下的恶浪里去,无影无踪了。

事出意外,这怎么办?照说应该下船给落水的新老爷办丧事才对。但是,那跟来的会计主任却机灵得很。他当机立断,马上在船上和跟老爷来的太太以及秘书师爷研究了一下,拿出办法来。于是,太太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把老爷的委任状拿出来交给会计主任,会计主任又把委任状转给秘书师爷拿着,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仍旧那么沉着地、兴高采烈地以秘书师爷带头,太太抱着一个小娃娃紧跟着,后面是会计主任以及跟班,鱼贯地下到舢板船上,划向挤着欢迎人群的码头边,上了岸了。到了欢迎彩棚里,秘书师爷把委任状亮出来给卸任县太爷以及地方机关、法团的首脑和绅粮们过目,并且自我介绍起来:“鄙人就是王家宾。”——王家宾就是写在那张委任状上的新县长的名字。于是大家和新来的老爷或者拱手,或者握手,表示恭喜,敬扫尘酒,然后就坐上四人抬的大轿,推推捅捅,到县衙门里接事去了。

有人问:“刚才下船的时候,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了?”

会计主任以不当一回事的神气马上回答:“哦,刚才下船的时候,我们带的一个跟班,抢先下船,不幸落水淹死了。”“哦。”原来是这样,一个跟班落水了,这当然是无关大局的。于是新来的王家宾大老爷照常上任;在机关、士绅的欢迎会上照常发表自己的施政演说;在后衙门照常安排好自己的家眷,晚上安歇了;并且第二天早上起来,照常坐上大堂,问案子,照常打老百姓的板子;照常克扣公款,敲诈勒索,刮起地皮来。

只有一点不大照常,就是这位新来的王大老爷刮起地皮来特别的狠毒,硬是像饿虎下山,饥不择食,什么钱都要,什么人的钱都要,简直不顾自己的官声,不想要万民伞,不想立德政碑,只想几个月之后,卷起鼓鼓的宦囊,逃之夭夭了。这个“不照常”,就引起地方的大绅粮户以及专门干“包打听”和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们的注意。不到三个月,在衙门内外,离奇的谣言像长了翅膀,到处传开了。起初是叽叽喳喳地,慢慢就沸沸扬扬地传开了,还伴随着一些有损新老爷官声的议论,以至在衙门口竟然发现有人暗地里贴出了“快邮代电”这样的传单来。

那“快邮代电”上说,这一切都是那个会计主任导演的一场把戏,那个落水的才是真的县长。是会计主任当机立断,叫秘书师爷取而代之,和太太做成真夫妻,冒充王家宾正牌老爷,大摇大摆地上任的。而且说会计主任这么安排,这位太太不能不立刻答应认一个野老公,都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

为什么会计主任要导演这么一场把戏呢?这就要从成都省上卖官鬻爵的内幕讲起。

你们去过成都吗?那里有一个少城公园,少城公园里有一个鹤鸣茶社。在那里有一块颇大的空坝子,都盖着凉棚,面临绿水涟漪,是个好的风景去处。凉棚下摆满茶桌和竹椅,密密麻麻坐满喝茶的茶客,热闹得很。到处听到互相打招呼、寒暄问好的声音,到处是茶倌放下铜茶盘叫着“开水”的声音。这是一个普通的茶座,那些做小生意的、当教员的等等小市民们,就在这里来谋事,说合,讲交情,做买卖,吵架,扯皮,参加“六腊之战”,“吃讲茶”六腊之战:每年旧历的六月和腊月是学校教员受聘期满的月份,到了这时,教员们都要为抢夺饭碗,争取一张下期的聘书而四处奔走,互相争斗,谓之“六腊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