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4/5页)

等太子走了过去,她牵住太子的手,对着娜仁与皎皎福了福身,道:“老奴拜谢贵妃娘娘,大公主。”

她口吻平静,却不难看出郑重。

目视她牵着太子走远的背影,娜仁不知怎地联想到乌嬷嬷——她最近又开始围着留恒忙活,每日给福宽和留恒身边那些人上课,比之鬓角斑白的兰嬷嬷,乌嬷嬷应该称得上是晚年顺遂。

那就是叫人心中满足的。

陪着她,乌嬷嬷背井离乡,从一望无际的草原走进四四方方的宫墙,她便要担负起乌嬷嬷的余生。

仁孝皇后临终前安排好了兰嬷嬷,却又在兰嬷嬷执意留下后释然而放心地交托太子,也算是松了口气。可惜兰嬷嬷,照顾着太子,掌管着毓庆宫,只怕晚年‘安宁’这两个字是搭不上边了。

不过大家交集不深,娜仁也不过随意感慨一下。太子去了,她才方便碰碰皎皎的背,柔声问:“背后怎样?撞到哪里了?”

“还好,方才疼,这会过去了,应该没碰坏。”皎皎摇摇头,面色还微微有些白,手肘上的擦伤是方才为了支住什么不碰伤头而留下的。

娜仁心疼极了,道:“咱们这就回去。”又命人传轿辇来,留恒嘴里“啊——啊——”地叫着向娇娇伸手,福宽紧紧抱住他,皎皎对着他,面色柔和些许,“莫怕,姐姐无事。”

只是——皎皎目光落在跌落在地碎成两截的翠钗,面带着遗憾与痛惜。

娜仁仔细检查过她的头,此时为她理了理发髻,道:“不要心疼那钗子,额娘箱子里还有几块那样的好料,给咱们皎皎再打几支钗子。”

皎皎仰头看她,灿烂一笑。

娜仁心都化了,揉揉她的头,又揉揉留恒的小脑瓜,“走,额娘带你们回家。”

御花园里这一场风波给宫中带来多少波涛汹涌。

这事后宫的女人大半都出手推波助澜了,赫舍里家自然是当仁不让当之无愧的主谋,康熙命人彻查此事的同时,心里多少已经有了准备。

当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完整整地摆到御案上后,康熙沉吟半日,召见了太医后,颁旨为德嫔所出之六皇子赐名为‘祚’。

胤祚。

这名字迅速在前朝后宫掀起幡然大波,赫舍里家上下人人自危,太子的毓庆宫也连日沉闷阴郁,兰嬷嬷等极为先孝仁皇后留下的老人愁眉不展,太子感知到周围的情绪,也有些惶惶不安。

太皇太后已经鲜少插手后宫前朝之事了,然而康熙的旨意一下,不顾康熙晚间是定要去请安的,太皇太后下晌便命人叫康熙去慈宁宫一趟,祖孙二人关起门窗密谈半日。

康熙去后,太皇太后还有些感慨。

娜仁端了碗汤药与她,一边催促着喝下,一边道:“皇上说了什么?叫您这样。”

“一转眼,皇上也如他汗阿玛当年一个年纪了。胤祚……胤祚……”太皇太后轻嗤两声,“德嫔岂有当日董鄂氏的命?细细看着吧,也不知是有好,还是没有好。赫舍里家——是硬生生给太子求来一个挡路石啊。”

娜仁却道:“六阿哥先天本弱,皇上如此,怕是——”

“皇权争斗,后宫前朝之事,总有些人是一开始就被牺牲了的。”太皇太后注视着娜仁,眸光幽深,“德嫔今年许是要再进一步了,胤祚……罢了。”

娜仁多少明白了些什么,默默未语。

在给胤祚赐名的同时,康熙也没亏待了女儿,

那日回去后一看,皎皎与地面接触的背上果然青了好大一块,用了好几日药,如今淤血还未散,永寿宫后殿弥漫着一股子浓重的药气。

康熙好心疼,当季的地方贡品流水似的进了皎皎的小库房犹嫌不足,对小太子耳提面命,叫他定要记住姐姐的好处。

兰嬷嬷是最干脆的,回去问清了事情的先后,不等细细查探,便先备了厚礼送入永寿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