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5页)

“还有那个纳兰明珠……也不是个省心的。胤禔在他府里养过两年,他还真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外行走,处处以胤禔的化身自诩。”康熙轻嗤一声,这会面上的愠色更重,嘲讽的意味也更浓。

娜仁听着,想:所以现在就是皇太子与大阿哥两大品牌开始暗暗别苗头,两方代言人索额图与纳兰明珠“皇帝”不急“太监”急,正主还没动弹,已经四处行走拉大旗,恨不得撸袖子开始扯头花。

这样一想,再高大的前朝党争这会都没什么神秘感了。

娜仁用茶钟的壁压住自己微微抽搐的唇角,呷了口香茗,闭口不言。

也不知是缘分还是怎地,前朝皇太子出阁讲书那日,德妃偏生就发动了。而且她还生得十分顺遂,娜仁等人赶到没过一个时辰,稳婆抱着个大红襁褓出来,皱巴巴的小猴子一只,四斤一两重,在稳婆怀里闭着眼不安地哭着。

钮祜禄贵妃、佟贵妃、贤妃等人对视几眼,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还是宜妃轻嗤一声,将众人心中的话都一吐为快:“这孩子,生得可真是占着好日子,福分大着呢。”

佟贵妃是体面人,平时和德妃再不和,今日不也照样来了?这会也没开口嘲讽什么,只温温和和地笑道:“倒是她自个的缘法了。皇贵妃,妾身上有些不适,这会德妃也生了,小公主也康健着,没什么事,妾便先回去了。”

娜仁也没打算再在这凑什么热闹,干脆道:“也好,咱们便一处走吧。”

后来她随口问了唐别情一嘴,德妃有没有从太医院拿催产药。

唐别情但笑未语,娜仁便什么都明白了,低眉轻笑着,有些讽刺。

德妃这是打定了主意,要向太子那边靠拢了?

不过她如今膝下无子,想个法子拉拢太子倒也不失为可行之策。

就是不知道,等日后有了十四阿哥,她还会坚定地站在太子的队伍里吗?

可就未必了。

贤妃看了许多名门闺秀,瞧得眼花缭乱的,最终还是看中了吏部尚书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出身自然不必说的,吏部尚书官拜从一品,掌握着官吏晋升的生死命脉,可谓是大权在握,若是大阿哥成了他的女婿,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份助力。

这倒也没什么,皇子福晋,自然不会选出身平凡的。

但据娜仁所知,贤妃选择伊尔根觉罗氏的原因是……某寺庙的大和尚说伊尔根据罗氏旺夫、有子孙运。

……旺夫,胤禔作为康熙的儿子,堂堂皇子,至少几十年内,运势都会很旺吧?至于子孙运,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伊尔根觉罗氏前几胎都是女儿,后来又为了生儿子难产而亡。

时人提起子孙运说的自然是字面上的“子”与“孙”,这样算的话和伊尔根觉罗氏仿佛没什么缘分。

娜仁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日宫外传来伴云得子的消息,她一边交代人将早就挑选好的礼物送去,一边忽然回过神来:当代的子孙运,可未必要求是自己生的。

便如伴云的公公的原配早逝,如今定国公府的大少奶奶是继妻,也是伴云的嫡亲婆婆,她公公的原配无子,膝下的嫡出子嗣均为继室所出。

但如今伴云所出的那个小子,也是要尊他公公的原配为祖母的。

那伊尔根觉罗氏的子孙运,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胤禔以后儿孙满堂,要知道那些孩子都可是要叫她嫡额娘与玛嬷的。

在娜仁记忆来,胤禔和太子政斗双双落败之后同被圈禁,太子一蹶不振,他却专心在家生娃,儿女一串串地生,薅了国家不少羊毛。

那都是日后的事,只怕这些年,贤妃是注定要失望了。

娜仁不由轻叹一声,委婉地劝了贤妃两回,看她半句话都没听进去的样子,只能无力地给她打了无用的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