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4/4页)

这一副项圈大福晋收得不慌不乱,给太后磕了头,又恳切地谢了恩。

因为人多,单是走敬茶的流程就走了一会,因为昨夜睡得晚,今儿起得又早,娜仁已经有点迷迷瞪瞪的。

等前头场面话说尽了,将要轮到她时,琼枝在后面一戳她肩膀,娜仁一个激灵迅速回过神来,端起优雅端庄的笑意,望着转身向她走来的大福晋。

并非亲生额娘,又不是正经嫡母,娜仁的礼太出挑会惹人口舌,太吝啬也会招人口舌,其中的尺度很难把握。

她送出的是一对赤金手钏,镂掐花丝,四合如意的花样,点缀着一颗颗浓绿纯净的翡翠并黄豆大小的明净珍珠。因交错分布,搭配得宜,整只手镯华贵典雅之余又因翡翠的绿色而微微有了些清新的感觉,虽然也与翡翠的华贵融合在意,倒不显得突兀。

这是很讨女人喜欢的首饰,再挑剔的人也不能对着对手钏说出一个不字,而且也不会太过贵重,大福晋笑吟吟地磕头道谢,然后收下了,又走向贤妃。

娜仁就坐在那里算着,她这一早上只怕光磕头就要把自己磕晕了。

出去后,按照规矩,还要给叔伯兄弟们点烟,光是入门第一天的这一早上,就有得她折腾了。

大福晋入门之后,倒也没对宫中格局产生多少影响,顶多贤妃理事、针线或是闲坐时候身边多了个人端茶倒水、捏肩捶腿。

至于分担宫务,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至少几十年里,娜仁觉得小一辈有可能替这些长辈分担宫务的,就只有未来的太子妃瓜尔佳氏了。

大福晋贤孝的名声传得很快,孝是因为在贤妃身边伺候得殷勤,贤则是因为替大阿哥出谋划策,使他去兵部学习卷宗,即便做冷板凳也不要怕。

这主意是她还是她家里人支招暂且不说,只是当下,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心无心的推动之下,这事很快就在宫中传遍,自然也传入了贤妃的耳朵里。

她先时召胤禔过去,知道方法多少见笑,有些欢喜,然后仔细一琢磨,心里又觉着不对劲,到底在大福晋过去请安的时候,稍稍地提点两句叫大福晋少插手爷们在前头的事。

如果往深了去想想,里头的意思可不就不大好听了。那是在叫大福晋不要借着爷们显身扬名。

人家婆媳两个怎样娜仁管不着,御驾亲征一时没成,康熙又预备南巡,打算明岁春在南祭大禹陵,然后再谒明孝陵。

娜仁有时候想想,如果朱元璋英灵在世,估计要把自己陵寝周遭所有大门紧闭,不想看到康熙一眼。

但逝者已矣,如今的人间天子是康熙,他要去哪里,人鬼都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