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5页)

对上,太子妃待宫中这些长辈,无论是太皇太后、太后这样的正经长辈,还是康熙后宫中的一众嫔妃,都恭恭敬敬,叫人挑不出错处;对下,待毓庆宫太子的姬妾,她既不盛气凌人,也未曾失了太子嫡妃的尊贵自持,待为太子诞下长子的侧福晋李佳氏更是十分宽厚。

无论她本心里是怎样想的,至少在行为上,无人挑得出她的错处,上上下下众口交赞,都说她配得上“贤惠”二字。

毓庆宫说大不大,但人员混杂。前有在太子书房走动的东宫班底,后有家世各异、多半是正儿八经选秀晋身的太子姬妾,她虽为嫡妃,上却有两宫太皇太后、太后这等长辈,又有一个虽不管事但威名甚重的皇贵妃,和掌管宫务的五宫妃子。

虽然宁雅未曾行册封礼,根本地位上不及原先四妃,但她也掌管部分宫务,自然位尊。

毓庆宫便好像是一个小社会,被套在紫禁城中,内内外外她要平衡得好,在外得了长辈眼中的“好”,在内又有拿捏把握好毓庆宫中的姬妾宫人,掌管着的毓庆宫庶务更俨然是一个小小的宫廷缩影,虽然不比宫务庞大繁杂,但也人员混杂事务琐碎,足够她忙碌。

这样的前提下,太子妃能做到这个使人交口称赞的地步,实在是不简单的。

太皇太后对她这个太子妃十分满意,这会听娜仁开口,便也劝了太子两句,见太子尽数应着,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但她浅尝辄止,并没有追着太子要求他一定要去石文炳家探望,说了两句,也不去看太子究竟是不是真心应下、究竟听没听进去,便不再提了。

这是她历经几代帝王积攒下的经验,这位责任心与掌控欲都很强的女人,终究是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学会了什么叫“点到即止,过犹不及”。

也不知对她而言,究竟是心酸,还是好处。

这件事罢了,太皇太后又关怀了两句太子的身体,叮嘱他虽政务要紧,也要以自己身子为重,不然小小年纪熬坏了身体不是顽的。

太子尽数应着,温声道:“谢老祖宗关怀,保成明白。”

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前朝事忙,他如今监国坐镇京中,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望着他的背影,太皇太后轻叹着感慨道:“是个好孩子,只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人平生若是追求事事尽善尽美,只怕最后反而不能完美。罢了……他们的事情,我不管了。”

她兀自唏嘘着,回过神来发现太后与娜仁都转头看着她,面带关怀,神情出奇地统一。

太皇太后心中一暖,又笑了,口中却道:“好了,你们是要把我看出个花来吗?往日太子都是晨起来请安,咱们今儿个是这会过来?”

福寿恭敬地回:“一早起太子爷带着人出宫一趟,下晌才回来。”

太皇太后闻言点了点头,也没追究细问。

太后随口道:“若说行事尽善尽美,我倒觉着太子和太子妃不愧是夫妻,都对自己极尽苛求。不过……太子好歹还有点能看出来的力竭不周之处,太子妃却是凡事无论付出多少,都要求一个周全体面。这样的人,若是能长长久久地坚持下去,也是挺可怕的。”

“怕的就是她心中压力太重,最后一朝崩盘,只怕比雪崩还要严重骇人。”娜仁呷了口茶,低着头轻轻一叹。

太后立刻十分赞同地点头。

太皇太后道:“我总觉着她有几分像太子他额娘,不过比起太子他额娘,她处事手段或待人又高明几分。太子妃这位子不好坐,你们就盼她点好吧。”

她言罢,伸出一指虚虚指指太后,道:“尤其是你。”

“我怎么不盼着她好了?”太后不大服气,轻哼一声,又低着头撇撇嘴,“我只是觉着,这样对自己万分苛求处处要求完美又能将事情做得体面的人,是真的可怕。人生在世,哪里有人通身都是优点而没有缺点?就说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