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4/5页)

他心里倏地一动,定了定神,在炕边的墩子上坐下,恭敬地道:“汗玛法您说。”

康熙于是问了些四书五经的要义,又拣着史书典故随意问了两句,见弘历均对答如流,面上便透出几分满意。

然后话锋一转,康熙却问起近日赈灾其中的细微琐事来,事无巨细,想到哪里问哪里,好在弘历办事经心,答得也很流畅。

甚至连今岁米价几何,京中各大粮铺、陈米新米的价格差异康熙都一一过问,弘历一开始答得还很轻松,后来也不免有些迟疑。

“民生——”康熙抬手拍拍弘历的肩,意味深长地道:“对百姓而言,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要紧的。你还差些火候,跟着你阿玛,好好地学。”

“是。”弘历恭敬地应声,康熙又状似随口一问:“怎么来了就忙忙要找你娘娘,有什么事吗?”

弘历忙道:“来时见园子外两棵梅花树上红梅灼灼怒放,开得极好,故而折了两枝,给娘娘插瓶用。”

康熙瞧不出喜怒,“丁点子东西,也值得你巴巴地去献宝。”

弘历却不慌,振振有词地道:“娘娘喜欢就是好的,娘娘若是不喜欢,那些珠玉绮罗,便是再珍贵也无甚用处。”

康熙盯着他看了半晌,直到弘历也心里发毛,才从鼻子里发出一声似是轻笑的声音,“小子倒是知道怎么讨你娘娘喜欢。”

弘历从容一笑,带出些自得来,“娘娘身边养大的,若还不知娘娘喜欢什么,真是白活了。”

“行了,去吧。”康熙把手边的一卷《孝经》往弘历身上一拍,摆摆手,便是不留的意思了。

待弘历去了,康熙才轻咳两声,梁九功忙捧了参茶来服侍康熙饮下润喉。

顺了会气,康熙倚着暗囊,喃喃道:“但愿这小子这份心能长长久久地存着。梁九功——”

“诶。”梁九功忙答应一声,“万岁爷您吩咐,奴才在呢。”

“去笔墨来,朕要拟一道旨意。”康熙微眯着眼,未多时宫人将物什捧来,康熙挥笔一蹴而就,俨然早已打好腹稿。

一封圣旨书罢,康熙从头到尾缓缓看了一遍,没多迟疑,取玉玺来加印,待晾干了墨迹,便卷了起来,命梁九功道:“收在炕上柜里,再回宫时随身带着。”

“是。”梁九功应诺。

次年正月,办千叟宴。

康熙欢喜,多饮了两杯酒,然后便觉头脑昏昏沉沉的,到了永寿宫倒在炕上就睡,娜仁掐着腰看着他,长叹了口气,对梁九功嘟囔道:“你也不劝着点。”

梁九功并不辩解,只低声道:“难得爷高兴。”

“罢了。”娜仁又叹了口气,见太监们忙活着为康熙净面脱衣,便道:“我去后头睡,明儿不是休沐吗?叫皇上多睡会,等我起来一起用早膳。”

梁九功忙恭敬地答应着。

三月,康熙亲临四皇子雍亲王别院圆明园,饮宴赏花,弘历陪侍皇祖父身侧,俨然取代了当年的弘皙,成为康熙孙辈中第一人。

四阿哥对他愈发教导严厉,因他如今在宫中居住,又叮嘱他多照顾皇上与皇贵妃身体,哄皇贵妃高兴,不可行事嚣张,为皇贵妃惹烦心事。

这些事都是他叮嘱了许多年的,弘历尽数应下。四阿哥又盯着这儿子看了半晌,忽地轻叹:“也是命数了。当年,入宫陪伴你慧娘娘的人选,我本是属意你五弟的。”

“耿额娘汉人出身,五弟养在慧娘娘膝下,不会显得王府有攀附之心,也会省慧娘娘些事端。”弘历轻声道。

四阿哥点点头,微微垂眸,一颗颗地捻过常年随身佩带的佛珠,道:“可你汗阿玛属意你,因为你额娘是满人。”

弘历静默几瞬,起身一礼,“儿子明白,阿玛放心。”

父子俩打了两句机锋,四阿哥便不再在此上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