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照片(第2/4页)

这种感觉很奇怪,好像他只是一支笔,或是一副锻造了十几年的画画工具,有什么无形的东西攫取他的意识,在冥冥之中替他完成一幅流水线作业般的作品——即使他心知肚明,没有感情的创造便没有灵性,更遑论意义或价值,却还是找不到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抢不回他对作品的主动权。

有个问题在心头萦绕不去——事到如今,他真的还配画画吗。握画笔的时间比写字说话都要早,登上过报纸也拿过不计其数的奖杯,早早被冠以天才名号的少年画家……现在他亲手选择、极力奔赴的道路,真的是他命中注定的归属吗?

他明知道自己灵魂里的火光还未熄灭,却要一意孤行地亲手掐灭它——两个月前他的世界一片漆黑,只有画笔尖这一点火光兀自明亮,尚且让他尝到微末的一点宽慰,怎么现在身边有人陪伴、周遭渐渐亮起,他却越来越看不清这一点细小却明亮的火光了呢……

隐于常杂,归于安定,在平庸中碌碌度日……他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他不愿意去细想这个问题,想不出结果也无力去想——答案始终在那里,在每一次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挣扎浮现,又被他有意无视。

听凭心意落笔的时候,他的思绪还是鲜活的,画风浪漫又独特,向往一切明丽的鲜艳的闪闪发光的东西,注重光与色的和谐,有汩汩不断的灵感;他的天赋还未褪色,技术也从未退步,甚至在两个月来一日不落的练习中有所精进……不就是答案么,他还想也还能创作他的艺术品,他向往艺术家的生活,而非循规蹈矩地考学、读一所远配不上他天赋的学校,一步步走向不见未来的平凡。

他画了盛满星星的海——也许是江,同样看不见彼岸的江。色调是低饱和度的蓝,灰暗的晨曦,太阳还未升起,星光尚且明亮,糅进斑斓的水波里,化为斑驳的蓝绿或粉黄。

画面的边缘有一片白帆,只有他自己知道,灰白之上,有层叠的赴往日出的星光。

至于帆船驶向何处,星光又是否会融化殆尽于日出之时——他不知道,也不愿再去探究。

“真好看,”江声不会在他画画时候来打扰他,每次都只安静陪在一旁做自己的事,等到他放下笔才会走上前来,自然而然地递给他水杯或是一点小零食,“喝点儿牛奶——以前有人说过吗,我感觉你画画的风格有点儿像莫奈。”

其实不像,他的画技也没有这么高超,只是这幅画注重光的刻画,乍看之下便有些相似。陈里予闻言愣了愣,不知是否该夸他居然还知道莫奈,低头抿了一口温热的牛奶才轻声道:“这幅画的题材用色有所相似,我也学习临摹过大师的画作,但还差得远,也不刻意追求类同……画画这件事,学画之初博采众长,多少会有某些画派的影子,随着成长逐渐有所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美学意义上达到和谐自洽,也就有大师之风了;当然也有人从一开始就自成一派,逐渐精进……说像不像谁其实没有意义,过度借鉴不可取,重要的是画里体现出的精神和画画的人——这是以前我的老师说的。”

他的老师的确如此评价过他——在他画技还不那么成熟的时候,偶然提过一次,说他偏好的题材和对光的敏锐很有可塑之地,倘若有意发展,或许能专注于研究印象主义绘画并有所作为——但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他乐得自在创作,无意学习某个特定画派,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他很少说这么多话,似乎只有聊到艺术才侃侃而谈,说着说着又戛然安静下来,像是想起了什么旧事,斯人已去,便不愿重提了。

江声知道他的这位老师对他而言意义非凡,闻言也不再追问,倒是为自己勾起人的伤心事有些抱歉,伸手揉了揉对方的头发,温声道:“有自己的风格是好事,老人家在天上看见你画得这么好,也会很欣慰的——对不起,你就是你,不该说你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