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次相遇(第4/27页)

“这就是了,三国时诸葛孔明说过一句话,叫‘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你这就很好。世间好姑娘多了,何必就盯着个村姑不放。何况,遇事得考虑长久。咱家可不是李家那没见识的。这阮秀才啊,年不过二十,已是秀才功名。阿凤,有句话,叫莫欺少年穷。谁知道他以后会如何呢?这读书人,一旦得了造化,也不过是三五年的事。

你今天就做得很好。”秦老爷连说两次“很好”,可见对儿子今日见阮秀才的事多么满意。秦凤仪心下亦觉着自己这事儿办得好,又受了老爹的夸奖,当即道:“以后比这还好的事还有呢,爹你就走着瞧吧。我知道现在有人在外说我坏话,我非把这名声给扭过来不可。”

“好,有志气!”眼瞅儿子当真是知道上进了,秦老爷就说到正事上了,道,“你娘同我说,你做梦都梦到娶媳妇了。你如今也大了,的确该正正经经地娶一房媳妇。成家立业,成家立业,都是先成家后立业嘛。”

秦凤仪不待他爹多说,忙道:“爹!别说了!暂缓暂缓,我现在一点儿不想成家!”反正,凭父母如何说,秦凤仪就是咬死了不谈亲事。

弄得秦老爷都与妻子道:“你弄错了吧?看阿凤这模样,就差去庙里做和尚了,没有半点要成亲的意思。”

“都说梦到媳妇了,能不想?”秦太太倒是不急,“这亲事原也急不得,总得慢慢来。就咱们阿凤的人品,我只怕扬州城里没有姑娘能配得上咱儿子。”

秦老爷不愧与秦太太是夫妻,对儿子非常有信心,感慨道:“是啊,凭咱家的家财,咱们阿凤的人品、相貌,他十二三时就有人打听有没有定下亲事,我就是觉着没有可匹配的,故一直拖着。可这要给阿凤议亲吧,应了张家,便得罪了李家,又是一桩愁事。”

秦家夫妻为儿子的亲事发了一会儿“愁”,秦老爷道:“对了,近来咱们扬州城可是有件大事,方阁老辞官还乡,这就要回来了。听知府大人说想设宴款待方阁老。”

“哪个方阁老?”

“就是方家巷子,他家太爷不是在朝为礼部尚书嘛。听说快八十了,实在干不动了,辞了官,思念家乡事,要回乡来住。”

“哦——原来是他家。”秦太太眼睛一亮,道,“我与他家南院大太太可熟了。”“你说的那位南院大太太不过是旁支,此次方阁老回乡,我寻思着,他家嫡支也有回来服侍的子孙。知府大人已准备为阁老大人设宴洗尘,还给了我一张帖子,你给咱儿子做几身鲜亮衣裳,到时我带着儿子一道去。如今他年岁渐长,人也懂事,正该趁此带他出去见见世面。”

“很是很是。”秦太太道,“如今天儿热了,我正巧得了块藕荷色的料子,说是江宁织造府那边儿流出来的。那颜色,又轻又亮,正好是年轻人夏天穿的,给咱儿子裁身新袍子。”

秦太太突然一拍大腿,道:“不知道方阁老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孙女,凭咱儿子的人品,哪个姑娘见了能不喜欢?”

秦老爷微微一笑,拈须颔首:“你才明白过来呀。”

秦太太可真是刚刚明白了丈夫的用意,不由得笑道:“你这老鬼,有话还不直说,跟我打哑谜。”

“我的太太,赶紧,你也多打两套首饰,届时少不得要多多出门的。”夫妻俩做了一会儿白日梦,倒很是欢喜。

倒是秦凤仪,自从上次在琼宇楼见到梦里的媳妇,那是再不肯去琼宇楼了。好在,老天爷待他不薄,之后数天总算没再见到那可怕的女人。

让秦凤仪高兴的是,揽月那事办得不错,小秀儿与阮秀才的婚期已是定下了,因着阮秀才与小秀儿都急,俩人亲事便定在了四月。揽月道:“亏得爷您好眼光,没怎么着那小秀儿。您不晓得,那丫头真泼啊,我瞧着,就是我不去,李菜头也招架不住她。在家里,不是上吊就是跳井,放下狠话说,她不想活了,叫李菜头鸡飞蛋打,一个铜板也捞不着!你说把李菜头愁的,眼瞅老了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