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风华入京(第3/5页)

队伍行进至御前街时,前方,有一队禁军甲士已经准备就绪,为首者,一身黄袍,站在台子上。

正是太子姬成朗。

隔着老远,郑伯爷就看见太子爷了,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太子爷瘦了,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很是萎靡。

明明穿着的是比其余皇子更高一档的黄袍,却给人一种他瘦削的身子已经撑不起这件衣服的感觉。

这位太子爷,这几年先是经历了母族被灭,随后是和郡主的婚事被永久搁置,再是母后薨逝,这一连串地打击,他还能继续站在那里,已经很是了不得了。

其实,如果事情顺利的话,太子爷的舅舅,是靖南侯,太子爷的泰山,是镇北侯,太子爷自己更是坐镇东宫,有着国本的名位,简直不要太顺当。

但郑伯爷清楚,他越是可能这般顺当,他就越不可能顺当起来。

毕竟,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在自己在位时,坐视一个这种级别的继承人存在。

说句不好听的,若是真的那般,凭借太子的力量,他真的可以直接清君侧或者玩“玄武门”了,反正南北二侯都在自己身后,大燕最强的两支兵马都支持自己,同时自己还是储君国本,再向百官许诺以后的温和政策,那燕皇真的随时可能变太上皇。

站在台子上的太子,双手负于身后,仿佛随时可能要被风从台子上给吹下来,但他还是朗声道:

“陛下口谕,准平野伯马背听宣。”

马背接旨,本就是殊荣的一种,就算是在乾国,也是这般的,功臣名相入京,为了表示对其的礼遇,自然得免了跪这一条,否则一路宣旨一路跪,太破坏气氛。

郑伯爷拱手道:

“臣恭请圣安。”

太子爷抱拳对着皇宫方向:

“圣躬安。”

随即,

太子面向郑凡,

道:

“平野伯为国立功,命太子御前接驾,直入宫门。”

意思就是,让太子为郑伯爷带路。

“臣,谢主隆恩。”

接下来,

太子骑上了马,走在前面,郑伯爷骑着貔貅,跟在后头。

前有皇子牵马,后有太子引驾,这份殊荣,可谓空前。

入城时燕皇旨意中说要“千金市马骨”,他确实是这般安排的。

可能这次平野伯入城在热闹上,没有上次六皇子大婚那般夸张,但规格,却显然更高。

之后几年,京城百姓但凡提起平野伯,都不得不顺嘴提一句今日平野伯入京时的风光。

而五皇子,也在此时算是交差了,没再继续牵马,转而退到后头跟着的一辆马车上去了。

马车内,四皇子正坐在那里剥花生吃,见老五上来,笑道:

“腿脚还好不?”

“可是累死我了。”老五直接脱下了靴子。

四皇子有些嫌弃地挥挥手。

“哎呀,那只貔貅的鼻息一直喷吐在我背上,让弟弟我如入蒸笼,差点没被蒸熟了。”

“呵呵,行吧,反正你不久就要和这郑凡一同离京去晋地,和他先搞好关系也没错。”

“四哥,咱可是皇子啊。”

“那你说,天上下冰雹,一定要砸死一个的话,让父皇来选,死谁?”

“哇,四哥,弟弟知道你因为没拿到南望城的差事心里不舒坦,但也没必要这般直言挖苦弟弟我吧?”

“老大在南望城那边,靠着从乾人身上立功,重新站起来了。”

这件事,其实四皇子也一直在运作。

燕皇七个皇子,真正能知兵的,老大算是一个,老四,其实也算,因为老四的母族,三石邓家,一个靠军功传承的世家门阀。

但邓家躲过了马踏门阀,却在望江边,将家族底蕴和名望,付之一炬。

四皇子原以为已经娶了蛮族公主的老大,没有再对外领兵的机会了,谁知道蛮族使者那边忽然降低了身份,同时老六上下一番运作,最后老大在朝堂上对着柱子居然做出了不让其领兵为国效力就一死了之的姿态,竟真的硬生生地将南望城的差事,从自己手里给夺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