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殉国!(第3/5页)

之所以这般做,不是因为郑凡仁慈,真仁慈的话在赵地就不会纵兵打草谷。

原因是接下来大军还得继续深入乾国腹地,士卒也不可能带上劫掠来的财货行军;二则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属于侵略者的“伪善”和“假惺惺”。

但粮草和一些军需的征收是必然要进行的,不过,根据下面人来报,兰阳城府库内囤积了不少粮草和军械。

原本是打算运往梁地的,但因为自己拿下了赵国国都,影响到了这条线路的粮道安全,所以此地还积存着不少。

等到入夜时,郑凡没宿在城内,而是宿在了城外军帐里。

第二天午后,昨日派遣出去扫荡附近乾军堡寨的兵马陆续归来,基本没遇到什么阻碍,归来的兵马开始进入休整。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

燕军保留着对兰阳城的控制,但并未进行过于深入的插手,城内仓库里的军需搬运出了不少,为了不影响接下来大军的行进速度,燕军基本是以士卒为单位,尽可能地在不影响自身行动的前提下多带一些口粮。

余下的还有不少,陈阳请示是否全烧掉,反正我们拿不走的也不能留给乾军,哪怕这些军事粮草本就是乾国的。

郑凡否决了这个提议,而是仿照当年第一次攻打进滁州城时那般,将兰阳城府库内的东西,分发给百姓。

故而,

在燕军到来几日后,

兰阳城现在呈现出一种极为诡异的局面。

因为这座城的拿下没有经过战火,所以,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刀兵恐怖情景并未出现。

再者,节度使大人以及一系列官僚,郑凡也只是暂时软禁了他们,而那些更多的原本城内的中下层官吏,除了武将,其余的基本没动。

所以,出现了燕军士卒在城内巡逻而有些乾国官吏还在坐衙且正在维持着自身职能运作的情景。

另外,因为燕军分发粮食,使得兰阳城内外的百姓,对燕军的观感一下子变得好了不少。

乾军在梁地的作战,对兰阳城地界征发了极多的徭役,摊派下来的赋税也很多,普通百姓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平西王这次算是当了个“及时雨”。

每天,军营外都有不少百姓拿蔬菜瓜果甚至不少小商小贩也都凑过来卖一些……纪念品。

连平西王自己也买了个小石雕把件,算是当地的特色工艺品之一。

此时,

郑凡正坐在自己的帅帐内,把玩着这件石雕。

剑圣斜靠在那里,眼角余光透过帐帘瞅见外头正在烧水的自家儿子。

“乾国就没兵马过来了么,都在这儿歇好些天了。”

郑凡放下了石雕,回答道:“有倒是有,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都有乾军调动靠近的迹象,虽然成建制,但兵马不多,在没有统一地整合亦或者没有更多的兵马聚集起来前,乾军不敢主动发动进攻的。

毕竟,乾国这几年编练出来的大半新军,此时还在梁地。

至于说为什么要在这里耽搁嘛;

一是因为大军需要休整一下,因为接下来又是长途奔袭了,士卒和战马都需要蓄养蓄养精气;

二则是得给乾国反应的时间,无论是梁地的乾军还是乾国境内的乾军;我军要是插得太快,乾国会没感觉。

得给他们时间各地震动,得给他们时间军心恐慌,得给他们时间百姓惶惶,也得给他们时间朝堂震荡。”

“打仗本该是很爽利的事儿,在你这里,变得有些……”

“拖泥带水?”

“也不能算拖泥带水,就是思虑的东西,早就不再仅仅是打仗了。”

“当你无法一战灭国时,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

这次能否调动梁地的乾军精锐回防进坑犯错还不好说,

但我至少得将乾人靠着梁地的一场大捷所起的民心军心给再狠狠地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