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出兵(第2/3页)

寇静道:“如今前线战况大人俱已知悉,再不施以援手,恐怕越析皇城都要被打下了,届时再出兵,恐怕为时已晚。”

“呵,”李质冷笑一声,“我还道寇副将你想说些什么,原来是这个。你放心吧,越析皇城他们打不下来,最多兵临城下而已。到时我们再出手,便能将其一举歼灭,如此一来,既不耗费兵力,又能解了越析困局,岂不是一举两得?”

寇静心中有些失望,这李质能升到正二品将军,靠的应该不是头脑吧,怪不得迟迟不出兵。听说他身边以前有位厉害的军师,后来两人闹翻了,这李质也就没能往上走了。

“将军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有几点不妥当之处。一来,现在越析还有两座城池在自己手上,他们苦苦支撑,为的自然是援军来后能将敌人赶出家门,若援军到后迟迟不至,让他们再丢失一座城池直至兵临皇城之下,越析王恐怕会由喜转怒,将遭受这奇耻大辱的怨愤转嫁到援军头上。他若在递交国书时提及此事,恐怕我们走这一趟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援军到来他们是瞒不了的,来了却迟迟不动兵,致使他们皇城被围,在越析王眼中估计会觉得是大魏有意看笑话,到时候两国发生龌龊,一顶救援不利的帽子绝对会扣在他们头上。

李质到底不是真正的蠢材,听他这么一说,脸色立刻变得正经起来。

“二来呢?”

“二来,不耗费兵力也是不可能的。将军征战多年,应该知道士气的重要性,倘若越析皇城被围,越析军士气必然陷入低谷。到时候收复城池之战,便只能靠大魏军。纵观历史战役,向来守城容易攻城难,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帮他们击退敌人,扬我国威,若在此处耗费无数时间精力和人,传到京城,恐怕对将军名声也有碍。”

寇静这些年来早已习惯沉默,今天难得说上这么多话,效果是很显著的。看座上的李质,脸色已经由之前的漫不经心变得黑沉如墨了。

寇静告辞之后,他越想越心惊,到最后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把背后的衣服都浸湿了。是呀,就如寇静所说,原本是一场必胜的战役,偏偏因为延迟出兵导致损失惨重,回京之后封赏是别想了,恐怕到时能保住脑袋已是庆幸了。

他越想越生气,直接命人将出主意的那个军师提进来严刑拷问,结果居然发现,此人竟是别国奸细。虽不是敌方的人,但也是希望搅混水,让几国之战一时不得停息的。

李质面对这样的结果,庆幸之感油然而生。他心里甚至感激起寇静来,要不是他的提点,这次回去恐怕就要丢大人了。他年纪已经老迈,也许这次就是生平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了,若是真中了小人奸计,恐怕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那军师被秘密处决了,当天晚上,李质就召集了所有将领议会,第二天一早,大部队就拔营动身,朝着越析国而去。所至之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就盼着大魏军队能够帮他们驱走敌虏,恢复以往的安定祥和。

此时,皇城外最后一座城池——明城,已经将破未破,每出城迎战一次,就要牺牲数百将士。几次之后,越析军首领不得不高挂免战牌以求暂时的喘息之机。

城墙外是嘲讽声不断的敌人,两国联军已经发出最后通牒,明日一早便要全面发起进攻,届时再不开门投降,进去之后便一个活口也不留。

这通牒并非以书信的形式投递过来的,敌方直接派了一队人马,守在城墙外不远处高声叫喊。除了守城的将士们之外,附近的老百姓也是听得真真切切的。

接着短短几个时辰内,敌军的声明就传遍了整座城。城内人心惶惶,不止百姓,将士们也是一样,只不过两方担心的东西不太相同。百姓们担心城破了敌军屠城,将士们则担心,城会从里面开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