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第2/4页)

她费了好大劲儿,才走了出来。房子仿佛有根无形的链子,拴住了她。她眼前浮现了张文的形象。她恨他。万一他突然出现,要她跟他走,那怎么办?她急急忙忙走了出来,孩子在她怀里又蹦又跳。赶快跑,决不再见他!一直等到她跑不动了,才停下来喘口气,转过头去看,他是不是追了上来。她周围是炸毁了的山城。城市可以重新建设起来,但是她旧日的纯洁,已经无法恢复了。

走近书场,她恢复了神智。真是胡思乱想!只要她不自取毁灭,什么也毁灭不了她。她可能太软弱了,年青无知。但是她也还有力量,有勇气。她不怕面对生活。她突然抬起头,两眼望天。幸福还是会有的。她决心争取幸福,并且要使自己配当一个幸福的人。

她亲了亲孩子。“妈妈好看吗?”她问。

孩子咯咯地笑了,卿嘟囔囔地说:“妈妈,妈妈。”

“妈胆大不?”

“妈妈!”

“咱俩能过好日子吗?”

孩子笑起来了,“妈妈!”

“咱们一块儿去见世面,到南京,到上海去。妈妈唱大鼓,给你挣钱。妈什么也不怕。”

回到家里,她态度安详,笑容满面。宝庆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她必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又爱上什么人了?赶快上船,越快越好。

他们又上路了。小小的汽船上,挤满了人。一切的一切,都跟七年前一样。甲板上高高地堆满了行李,大家挤来挤去,因为找不到安身之处,骂骂咧咧。谁也走不到餐厅里去,所以茶房只好把饭菜端到人们站着的地方。烟囱在甲板上洒满了煤灰。孩子们哭,老人们怨天尤人。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乘客们心中不再害怕了。仗已经打完,那是最要紧的。连三峡也不可怕了。船上的每个人都希望快点到三峡,因为那就靠近宜昌,离家越来越近了。

大家都很高兴。北方人都在那儿想,他们很快可以看到黄河沿岸的大平原,闻到阳光烘烤下黄土的气息了。那是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天堂。南方人想到家乡的花儿已经开放,茂密的竹林,一片浓绿。大家唱着,喝着酒,划着拳。

但是宝庆却变了个人。他没有七年前那么利索,那么活跃了。时间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两鬓已经斑白,脸儿削瘦,眼睛越发显得大,双颊下陷。不过他还是尽量多走动,跟同船的伴儿们打招呼,还不时说两句笑话。他常在甲板上坐下,看秀莲和她的孩子。七年,好象过了一辈子,这七年带给她多少磨难!

夜走三峡太危险,船儿在一处山根下停泊了。山顶上是白帝城,宝庆一家从船上就可以看到它。

第二天一大早,船长发了话。机器出了毛病,要在这儿修理两天。

第三天傍晚,又来了一条船,在附近停下来过夜。

宝庆走过去看那条船,旅客们大都准备上山去看白帝城。宝庆前一天已经去过了,没再跟着大家去。他转身往回走,沿着江岸,慢慢地踱着,双手背在背后,想心事。

没走几步,有人拍他的肩膀。一回头,高兴得大眼圆睁。面前站着剧作家孟良。喜气洋洋,满脸是笑。他说他就在刚才来的那条船上。他瘦极了,象个骷髅一样,原来刚放出来不久。

“胜利了,”他笑着说,“所以他们就放了我。您问我是怎么出来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他们是怎么把我弄进去的。”

宝庆点了点头。“我一直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抓您,您有什么罪?我想要救您,可是谁都不肯说您到底关在哪儿。”

“我知道。朋友们都替我担心,不过倒是那些把我抓进监牢的人应该担心……他们的日子不长了——”

他俩都没说话。宝庆想着孟良遇到的这番折磨。静静流去的江水,野草的芬芳气息和晴朗的天空,使他们的心绪平静了下米。

宝庆要孟良看看秀莲。他红着脸,告诉孟良她已经有了孩子。孟良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他说:“我以后再去看她,可怜的小东西。她跟我一样,也坐了牢。我坐的是真正的牢,她坐的是精神上的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