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破绽(第6/8页)

这些步卒,当然没可能像那些猛安谋克一样装备精良、战斗技巧娴熟、待遇优良,但作为成建制的作战部队,也是这些年金国在两河、燕云大举汉化统治的基本产物,他们依然获得了该有的装备与待遇。

士卒的披甲率达到了六成以上,普遍性按照建制配发了劲弩、战斧……这是针对宋军披甲部队的配置……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中世纪战场根本无法缺少的长枪与刀盾手。

而这种部队,金军一口气投入了三万到四万之众。

之所以数字会发生如此大的偏差,是因为热气球上的宋军来不及清点估计妥当,这些战兵便以远超签军不知多少倍的军事素养直接冲到了宋军阵地跟前,继而使双方直接陷入到了近距离作战中……经过之前的战斗,这些补充兵非常清楚,光滑却又坑洼,宽阔而又集束的河道冰面才是宋军投射力量的主要打击区域,而跟签军不同,他们留在这里,绝不会得到优容,只会遭遇最猛烈的打击,所以必须要尽快进入混战。

不过,宋军沿着大堤布置了大量的弩车、砲车之余,同样在大堤的内坡上建立了栅栏,并在弩车的正前方削陡了坡度,布置了足够的一线部队。

金军阵营中的补充兵们一拥而上,却在大堤的顶线上遭遇到了顽强阻击,不得不以仰攻的姿态承受宋军劲弩的大量杀伤。

而且很快,宋军的八牛弩车便通过一种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也就是用木料垫起后脚以压低射界的法子,迅速终结了这次突击。

宋军是故意的,他们之前三日,宁可坐视两架珍贵的八牛弩被焚毁,也没有使用这个简单到匪夷所思,效果也匪夷所思的战术。

如果说女真人的重箭箭头宛如匕首,那八牛弩的弩矢就宛如大号的标枪,三矢连发,在最近距离内如串血葫芦一般顺着大堤的坡度轻松串起数人,然后狠狠的将尸体钉在大堤下方的冻土或者干脆是厚冰上。

什么甲胄,什么盾牌,什么精湛的武艺与无畏的勇气全都宛如纸糊的一般。

坦诚说,区区几十架八牛弩,这种降低射界后的真实杀伤,对于金军庞大的战斗集群而言无疑是九牛一毛,但它的士气杀伤性太大了,比之前尚未解冻时从河上射出的那种杀伤来的还要过分,因为太近了!

仅仅是两三轮射击,这些金军补充兵的攻势就被瓦解,溃兵便如潮水般逃回了河道上,他们宁可在下方举着盾牌挨那些弩矢,也不愿意在最近距离看到自己的战友们串成串,然后担惊受怕,想象着自己也成那个鬼样子。

哪怕这其中富有经验的战士和指挥官心知肚明,眼下这种被动挨打的状态下,伤亡率更大,因为弩矢是密集而连续的,而且很可能会有砲车的覆盖性打击。

但反正就是不敢冲了。

不过,金军指挥官也不是愚蠢和固执的,在砲车开启轰击之前,他们便迅速调整战略,乃是将部队召回,将部队按照建制分队、分组,避开那些八牛弩的直接扫射范围,分波次在更小的区间里去突击和作战。

调整立竿见影,宋军在一个月内是不可能做到将八牛弩布置到封锁十几里战线的,避开了这几十架八牛弩直接打击区间的金军补充兵虽然依然需要仰攻,但最起码不会产生士气瞬间破败这种大崩溃。

而且,金军并没有让这些补充兵徒劳送死,几乎是立即的,在确定这种法子可行之后,部分女真重甲也正式加入到了突击队伍中去。

这使得金军的作战能力立即上了一个台阶,如昨日那般,宋军开始伤亡显现,阵线在极个别地方开始出现松动。

大约又是两拨大的攻势后,中午之前,开始出现大队的女真重甲了,而且没有任何意外,他们集体出现在了战线的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