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下饭(第2/2页)

当然,几十个小时的长途火车旅行还是要备几本绝对百看不腻的大部头肥书,以备看累了要休息调剂使,这就具体各有所好了。《西洋世界军事史》《红楼梦》《鹿鼎记》《文学讲稿》《阿拉蕾》《西游记》,看什么的都有。村上春树的所有短篇和某几个不那么阴暗的长篇是很好的飞机书。海明威四十年代之前的短篇白天走路看时会觉得清爽明快,一入夜读就会心情抑郁继而发冷。马尔克斯的就不拘些,早期的阴郁些,中后期大多有花团锦簇似的热闹,宜饭宜粥宜走路。膏腴一点的书,例如沈、汪、梁、施、张、钱诸位的小散文,很适合吃饭时读。汪、梁的饮食散文尤其搭调,助长食欲。同理适用于各家通俗演义和古典章回小说,因为章回小说大多有松有紧故事性十足,又肥皂又好玩,有肉味,极下饭。《红楼梦》五十五回之前,《金瓶梅》宋蕙莲死之前,都是百搭下饭的好段落。

我有段时间觉得,莫言的小说有肉味,比余华的下饭(看《活着》或者《爱情故事》或者《现实一种》真的会减损食欲)。欧·亨利的东西、马拉默德的大部分喜剧结尾小说、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尔多系列,就可以当随时捧起来读着玩的零食甜点。

大部头的东西,其实蛮适合假期,边吃轻碎的零食边读。我有朋友努力了好多次,《追忆似水年华》也没弄完。《战争与和平》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其实也有类似问题,俄罗斯长篇小说名字多昵称杂,稍不留意就读滑了。所以假期用来读长东西,一气呵成的愉悦,能保持好几天心情的清爽——好书的好处之一是能让人思维明晰心情清爽看什么都比平日清楚,当然清爽不等于快乐。然后是季节,拿川端康成举例,冬天我就不太敢读《睡美人》《山音》和《雪国》,冷,读《古都》会好一些,虽然我有朋友认为《古都》有粉饰太平刻意美化之嫌。

大部头的好处之一是催眠,但也得挑对书。膏腴的书不适合催眠,一不小心天就亮了。我小时候看《九三年》催睡,结果一气看完,心情澎湃,彻夜难眠。陀老的东西看了会做噩梦。太干练的文字——比如《九故事》或者卡佛——只会让你越发清醒。大概睡前一适合看各类原文书,二适合看哲学史思想史艺术史(还不能是罗素那种聊八卦的),读倦了直接睡。

如果有所谓“这本书虽然有内涵但很不容易啃,但我没法子一定要看完”的情况,我个人感觉适合上午看。一早起来心情通常比较好些,一口气勇猛激进啃到中午,啃懒了啃累了,趁午饭可以换本好心情暖阳光的书——这就跟琢磨了一上午斯特里普,下午牵个阿尔芭出去玩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