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4/5页)

她说完,刘志全才反应过来:“就是,这些年舅妈帮了我们家多少忙,我们心里都记着呢。以前家里日子过得不好,也不敢留表弟他们在家里住。现在日子好点儿了,尽管让表弟他们过来。”

刘志双跟着点头,夏菊花看着王彩凤微笑。真好,不用自己开口留娘家人的感觉,让夏菊花心里升起一种久违的温暖。

见夏菊花一家子态度坚决,许红翠和张凤玲没再坚持,两人吃过饭就要回夏家庄,夏菊花给她们一人装了十斤花生和一袋子白糖。

又吃又拿,眼看着孩子还要过来吃夏菊花家的口粮,许红翠两个说什么也不想拿,夏菊花不得不把脸沉下来:“又不是给你们两的,是让你们有机会换成油,做饭的时候多搁点儿,给我侄子侄女补身子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许红翠两人红着脸把花生袋子藏到筐里,又嘱咐满囤在大姑家要有眼力见,多帮着干活。

满囤是个懂事儿孩子,等他娘一走就拿起扁担,要去给夏菊花挑水,被刘志双抢过来:“这可是我娘给我安排的活,你不能抢。”

夏菊花听了眉头一皱,着意看了刘志双一眼——这小子怕是有啥事儿。刘志双感觉到亲娘在看他,脸上装出不在意的样子,可惜挑扁担走的太急,后面的水梢都磕到小腿上了。

一下午的时间,刘志全就带着刘志双和满囤两个把夏家运来的红薯,都洗净绞好,还过了两遍浆——这道工序除了把红薯绞得越碎越好,没啥需要注意的,不用特意等着夏家的孩子们都来了再做。

夏菊花放任他们三个鼓捣,自己倒闲了下来。人一闲,思想就跑的远,夏菊花琢磨起新花样的事儿来:福字席供销社前前后后会收六百多张,等县供销社的四百张编完了,就该上新花样的席了。

这一次她准备把“四季平安”四个字编到四角上,就是对季字怎么编还有些含糊。

正想着,刘志双进屋了,冲着夏菊花嘿嘿笑个不停。夏菊花没眼看他的傻样,直接问:“有话快说,我忙着呢。”

亲娘,你说忙的时候,手里是不是应该拿着点儿啥东西?

刘志双也就敢心里想想,嘴上却说:“娘忙啥呢,用不用我帮忙?”

夏菊花定定的看着他,眼神里的不信让刘志双有点儿尴尬,挠了挠脑袋说:“娘,我今天把那五十斤麦子背到县里去了。”

知道呀,早知道了。夏菊花还是神情不动的看着他。

刘志双不得不接着说下去:“我没交到粮站去,去了,去了县里的黑市。”

夏菊花一下子坐直了:“你咋知道县里黑市在哪儿?”

刘志双小心的看了亲娘的脸色一眼,看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只能低头:“我扛粮食包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家在县城的职工,他跟我说的。”

粮站还在县城里的职工?夏菊花想起来了,上辈子刘志双算是平安庄最早出门打工的人,最开始就是粮站一个人给他介绍的。那个人跟刘志双的关系一直都不错,直到夏菊花喝药前,还见过两人走动。

不得不说,刘志双在对外交往上,比起刘志全是强多了,简直不象夏菊花教出来的。可是这么一个能快速跟粮站职工打好交道的人,怎么就在孙红梅身上犯了胡涂呢?

夏菊花心想,可能根本不是刘志双会识人,而是人家粮站那个职工本身是个厚道人。可别让刘志双把人家厚道人给坑了:“他说的你就信?要是他坑你咋办?”

“不可能。娘你不知道,小林人可好了,自从那次我帮他扛过自行车之后,就跟我无话不说。”

就因为刘志双帮忙扛了自行车,就跟刘志双走动了一辈子?夏菊花怎么那么不信呢?

在她怀疑的目光之下,刘志双不得不把他为什么帮小林扛自行车交待清楚:说来还真是刘志双能干出来的事儿,他去扛粮食包的时候,就存了跟粮站职工打好关系的心思,一直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