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8页)

烧火的留柱悄悄跑到门口,正见夏菊花出漏粉房的大门,回身小声冲刘志全说:“大哥,队长已经走了。刚才她让你干啥,咋把你愁成这样?”

刘志全能不愁吗,别看现在平安庄漏出的粉条得用千斤计数,可对农民来说,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种出来的,浪费一点儿都心疼。

可亲娘却让他试验咋把粉条团起来晾干,要是坨了不是浪费了?人家粮站送来的红薯有数,要交出去的粉条也得对上数呢。

跟刘志全在同一口锅前漏粉的人都听到了刘志全的烦恼,虽然活计没停,可大家说笑的声音都没有了,一个个转着脑筋想咋达到夏菊花的要求。

没有一个人觉得夏菊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平安庄生产队的社员朴素的认知里,已经形成了不管夏菊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一定有她的道理这种观念。

现在他们要做到的,就是咋完成她交下来的任务——可别说队长只说让刘志全一个人试验,他们跟刘志全在一口锅前漏粉,那队长交下来的任务必然有他们的份!

“我记得我媳妇擀面条的时候,都是往面条上撒点粉,面条就不沾了,你们说咱们也撒点淀粉上去行不行?”有人提出了想法,大家就分出两人来跟刘志全实验。

很快就个办法就被否决了——撒上淀粉虽然不容易粘,往刚出锅的粉条上撒粉,想撒均了太考验人,队长肯定不想这么费时费力。

又有人提出跟吃过水面一样,粉条出锅后直接过一遍凉水,一试还是以失败告终——激过凉水的粉条马上发硬,很难绕成夏菊花要求的团形。

……

交待了任务就走人的夏菊花,回有就见小满满头大汗的又在炒花生,等她炒完一锅,夏菊花就接过手来,劝小满回屋里歇一会儿:“你现在虽然过了头三个月,可也不能太大意了。这是头一胎,累着了不是玩儿的。”

小满擦了擦汗,红扑扑的脸上全是笑:“娘,我不累。”炒一锅就是两块多钱的收入,一边想着自己最后能赚多少钱一边挥动铲子,不知不觉一锅就炒完了,哪能觉得累。

夏菊花好气又好笑:“别光想着挣钱,你们年轻不觉得,等到了我这个岁数就知道了。”

小满一下子紧张起来,本来慢悠悠的语气也急促了:“娘,你哪儿不舒服,快回屋躺着,我这就去叫大夫。”说着还想抢夏菊花手里的铲子。

夏菊花轻轻让过说:“我没不舒服,就是提醒你才这么一说。倒是你,快回屋歇着吧。”

小满连忙摇头:“我把西灶点起来,用它跟娘一块炒。两人一起说话,更不累了。”

夏菊花好笑的摇头,边炒着花生边说:“咱们家的花生太多了,就你一个人炒得炒到啥时候。”

“嫂子下班,也帮着我炒呢。”小满生着火,等着锅热。

“她也就晚上能炒一会儿,白天都是你一个人炒,还得做三遍饭。得找个人帮忙才行。”夏菊花看着一地的花生袋子就犯愁,挣钱是挣钱了,可挣钱的过程太累人了。

小满安慰婆婆:“有时候七奶也过来帮我烧烧火。”

对呀,夏菊花觉得自己可以找个人过来,别的不干,就帮小满烧烧火,也省的她灶上灶下两头忙活。小满一听就摇头:“娘,人家看时间长了,把手艺学去了……”七奶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她一个孤老婆子,学了也没用。

这还真是一个问题。不管是王彩凤还是小满,两人都是从掌握火候开始,看了一段时间就敢下手试了。夏菊花却没放弃这个打算,她可记着呢,别看炒货不起眼,上辈子就有人凭着小小的炒瓜子,成了当地首富。

于是吃完晚饭,夏菊花出现在了老院,李大丫一看忙叫一声:“嫂子,你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