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5页)

“能琢磨新品种的都是老手,新招上来的人只能编编席呀啥的,手还慢。我这儿还担心呢,人家编订单的,记的工分高,琢磨新品种好几天编不出成品来,工分也不好记。”

郑主任当然得表示感谢:“真是让你做难了。不过夏大队长你放心,供销社跟你们平安庄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肯定不能让你做难。”

他想了想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回去尽快把你们的情况向地区汇报一下,你们生产队参与新品种制做的人员,由供销社提供一部分补贴。当然可能补贴不了多少,不过是尽一点儿心意。”

这波好感刷的真不亏,夏菊花乐呵呵的让郑主任尽管汇报去,就算是没有补贴,只要是供销社的任务,平安庄的妇女们也一定会努力完成。

屋里谈的满意,屋外平安庄妇女们买的也很尽兴,大家除了油盐酱醋以外,买的最多的是水杯、暖壶、脸盆、水靴以及处理布。要不是郑主任来前就跟林主任说过,让他按夏菊花提的,把处理布没浸水的留出来,怕是都得让平安庄的妇女们抢了。

别的生产队的妇女们,在平安庄妇女面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要买的东西了——人家看中的东西直接买买买,自己却得算计着手里的钱,把看中意的东西反复比较,买下最急用的那个。这种对比,让她们看向被平安庄招去编织组的同生产队妇女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刚来的路上还觉得大受打击的编席组新成员,突然觉得自己的底气足了,哪怕她们同样看的多买的少,心里却多了一份希望:等明年供销社再下乡的话,她们说不定也能跟平安庄的妇女们一样,把自己看中的东西都买回家。

几个生产队长也同样过来了,他们没有加入买东西的行列,而是站在外围看着几个生产队买东西的差别。李大牛忍不住问陈秋生:“秋生,你说要是粉条厂办成了,是不是也得跟你们编席组那么挣钱?”

陈秋生脚下堆了不少东西,都是张翠萍买完后让他看着的。听到李大牛这么问,有些不太确定的说:“大队长想办的话,应该能挣钱吧?”

牛队长他们听了一起点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以前谁能想到编个苇席,就让平安庄富得流油?又有谁想到,把全平安庄大队所有的土地,都改成水浇地,让社员们的口粮,由杂粮为主变成以小麦为主?

夏菊花却带着大家都做到了,那么现在她想办粉条厂,一定也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提出来的。那自己就好好配合她,跟着她把粉条厂办好了,也省的自己生产队的人在平安庄人面前,不自觉的矮了一截。

并不知道自己被寄予厚望的夏菊花,跟郑主任出来正好看到几个生产队长,就招呼他们过去跟郑主任打个招呼:“郑主任,这是我们几个生产队的队长。刚才我跟你说的,那几家要结婚的孩子,都在他们生产队。要是他们带着人去买结婚用品,你可要多照顾照顾。”

现在的郑主任十分好说话:“行,只要队长们去找我,我一定尽量让他们满意。”

李大牛他们没想到,夏菊花竟然记得自己生产队社员要结婚,需要买结婚用品的事儿,还不用自己开口,就跟郑主任打过招呼了。

几个人一面对郑主任表示感谢,一面想着自己回生产队之后,可得跟那几家好好说说,人家大队长关心人都关心到实处了,以后还不好好干活,对不对得起自己这个生产队长两说,对不起大队长可别怪他们不客气。

平安庄的妇女们已经买的心满意足,却都等着夏菊花忙完了一起回家。本来还想跟夏菊花问问粉条厂进展的四个生产队长,只好无奈的目送她被一群妇女簇拥着远去。

回家的路上,夏菊花几个走在最前头,商量的还是编织品的事儿:“现在有颜料先用着,能泡多少苇皮出来泡多少苇皮。笔筒和席子可以先编着,剩下的几样编出样品来就行。”夏菊花担心完不成前期订单,提醒赵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