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4/5页)

虽然现在还是半下午,这闪亮到人心里的光芒,连阳光都衬得暗了几分。

“亮了,真亮了。”五爷喃喃。

“是亮堂啊,哪哪都能照着,耗子窟窿都看得清楚。”刘大喜声音里带着喜悦。

“嫂子,你说咱们连电灯都点上了,是不是也成城里人了?”常桂花一脸喜气,问了夏菊花这么一个问题。

夏菊花笑着点头:“将来咱们的日子,一定比城里人过得还好。”

“那是,城里人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嘛。现在咱们平安庄通电了,大队部肯定得接电话,电灯电话不就全了。至于楼上楼下,等咱们订单都完成了,让大喜多脱些土坯烧烧,咱们也盖楼,想盖多大盖多大,比城里人住的还宽敞呢。”

刘大喜:为啥干活的总是我?

五爷看了长孙媳妇一眼:“你见哪个庄户人家盖楼房了,咱们平安庄大队连瓦房还没一家盖呢。”

常桂花还在看着灯泡:“以前咱们还没想过通电呢,现在不是连电灯都点上了。爷,你等着吧,等我跟大喜盖了楼房,单给你留两间孵小鸡,那地方肯定比西屋宽敞。”

夏菊花看着常桂花,想不明白她咋就敢想盖楼房的。常桂花总算把目光依依不舍的从灯泡上收回来,正碰到夏菊花探究的眼神,不由问:“嫂子,你咋这么看着我?”

“我就想知道,一般人都是想盖瓦房,你咋一下子就想到盖楼房了?”

常桂花撇下嘴:“还不是过年的时候我领着孩子进城买布,孩子头一回进百货大楼,觉得新鲜多上下两趟,好几个城里人都笑话孩子们没见识,上个楼梯乐半天。当时我就想着,我再起房子就起楼房,我孩子想咋上楼梯咋上楼梯,想上几趟上几趟。”

谁也没想到常桂花还有这样的经历,夏菊花不由说:“放心,你们家肯定能盖起楼房来。”

刘大喜也点头:“明天我就开始脱土坯,等夏洼大队的砖窑闲下来就烧砖。”

盖楼房自然不是只有砖那么简单,不过夏菊花不会在这个时候扫兴,相反,她觉得刘大喜和常桂花有这个心气挺好:凭啥农村人就不能盖楼房,上辈子最后几年,平安庄几乎家家都起了二层小楼,这辈子提前盖起来不是更好?

带回家的一篮子小鸡,受到了保国和乐乐两个孩子的热烈欢迎,超过了他们对电灯的兴趣:夏菊花住院的时候,两个孩子都见过医院的电灯了,家里的电灯跟医院的没啥区别,当然是毛茸茸会跑会叫的小鸡更让他们欢乐。

“娘,难怪你说孩子们得长见识。”王彩凤对此乐见其成,对于搬到省城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夏菊花笑了:“这才哪儿到哪儿,等进了省城,你也领着他们上上公园,去动物园看看,里头的东西比村里见的多多了。”

“奶,动物园里都有啥?”保国听了果然感兴趣,缠着夏菊花让她说动物园里是不是也有马和牛。听说那里没有马牛还很不屑,认为那样的动物园没啥用:“老虎能拉车吗,狮子能犁地吗?”

看着孙子明明一脸渴望,却强撑着说村里的动物比动物园的东西好的样子,夏菊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小子到底比乐乐大了几岁,已经明白搬家就要离开平安庄,所以想出种种理由,以证明他不需要去城里长见识,想留下来呢。

上辈子的事儿这辈子终究没有发生,几年下来夏菊花哪能只记着上辈子的事儿——有那个记仇的工夫,不如把日子过得比上辈子好,不让上辈子的悲剧重演来得实在。

于是她对保国说:“城里的小朋友们也没见过牛拉犁、马拉车,所以你去了新学校,不用觉得自己是农村去的,不如别人,知道吗?”

保国刚才看小鸡的兴奋劲都没了,闷闷的说:“知道了,他们肯定也没见过刚孵出来的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