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谁堪为君(第2/3页)

众人面面相觑,都感觉到曹猛身那咄咄逼人的气势。

太尉李非知道自己必须说话了。

此时咸阳城中,上官鸿凭借素来的声望与曹猛抗衡,但是经过所谓的天子辱太后一案之后,上官鸿声望大挫,已经无法再在曹猛面前保持原来的平等地位。

唯一还能阻止曹猛的只有他,他手中还有两万多南军,而曹猛将大军停在咸阳之外,在咸阳城内,曹猛能控制的兵力尚不足两万。

“以我之意,须自宗室近亲中选取,烈武帝共有二十七子,长成者十一子,如今虽然多已凋零,却还有三子在……”

“不好,先帝为烈武帝幼子,新帝当于烈武帝孙辈中择人。”万安突然开口道。

李非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万安同样面无表情地看回来。

上官鸿咳了一下:“以大局来看,确实是当自孙辈中立嗣为佳。”

“孙辈之中,中山王启,向有贤名,我看可也。”又有一位大臣迫不及待地道。

“嬴祝为齐王时,也有贤名,可地方藩王,羽翼已生,骤然入京,必生事端。”又有人道。

“那谁合适?”

百官叽叽喳喳吵成一团,你否定我推荐的人选,我否定你举荐的理由,很快就吵成一团。赵和觉得,就算是西市之中,都比现在安静许多。

西市里商人们斤斤计较,至少摆明了是为利益,而不象在这大殿之上,每个人说的都是道理,每个人藏的都是私心。

吵了好一会儿,万安看了看赵和,又看了看大将军。

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他虽然是弹劾了公孙凉,但实际上与公孙凉是一党,都是被废黜了的天子嬴祝的支持者。

但公孙凉与嬴祝绑得太紧,根本无法脱身,他却不然,他只是后来秘密投靠,也是公孙凉安排在朝堂上的暗子。

现在他这个暗子没了束缚,也没了靠山,他必须尽快给自己找到新的靠山。

这个靠山当然不会是赵和,而是大将军曹猛。

朝堂之上,再没有别人的实力能与大将军相提并论,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迎合大将军之意。

“诸位,天子乃至尊之位,须得名正言顺,合乎祖宗法度!”万安猛然大吼,声震朝堂:“诸位所荐者,或为亲好,或为私谊,有谁将大义之名和祖宗法度考虑进去了?”

“大义之名,祖宗法度?”有人早看不惯他,当即冷笑:“你倒是说说,大义在谁,祖宗法度又在谁?”

“大义自然在嫡长,祖宗法度亦是立嫡长!”万安回头怒视其人:“你服还是不服?”

那人被他言语所慑,向后退了一步,旋即意识到自己失态,恼羞成怒:“嫡长是谁?”

“自然是逆太子遗孤!”万安盯着赵和,伸手一指道。

朝堂上的吵闹之声,顿时安静下来。

曹猛将赵和带入勤政殿,而且是在议论废立之事的勤政殿,这确实是个信号,但是当朝诸人也都是极聪明的,觉得这个信号背后,似乎还有些名堂。

曹猛若真是属意于赵和,理当直接提出,而不是这样。

所以众人都隐忍不言,许多人举荐别的赢氏宗族,目的都是为了试探曹猛的真意。

偏偏有万安这个急于投靠寻找新靠山的,不按常理行事,直接就将赵和推了出来。

赵和也愣住了。

“逆太子遗孤何在?”太尉李非一扬眉,盯着万安,如蛇视鼠。

万安敢在别人面前厉喝,面对李非,立刻老实下来,他恭敬拱手:“在大将军身侧。”

“逆太子乃烈武帝所定之案,是否尚有遗孤都不知道,你何以指认大将军身侧者,就是逆太子遗孤?”李非又问。

万安顿时语塞。

“小人投机之心!今日朝会之后,你自己请辞吧。”李非冷冷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