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章、愁云惨淡(第2/3页)

每个秦人俘虏面上都被烙出了印记,那小吏早就看到了,只不过因为印记血肉模糊,他看不出烙的是什么,此时得黄彦提醒,众人又清洗了伤口,他终于能看清犬戎人烙出的是什么字迹。

四个歪歪斜斜的秦字。

“灭秦……诛赵?”

看明白这四字,那小吏吸了口冷气,目光立刻变得冷厉起来。

“我听闻大秦已经复归西域,犬戎此举是欲绝我等归秦之路!”黄彦道。

那小吏面色有些古怪:“岂只如此……后边诛赵这二字,若是在北州给人看到……”

黄彦愣了愣:“对,这诛赵二字是何意?”

小吏深深看了他一眼:“如今我北州已归属大秦北庭都护治下,当今北庭大都护名讳赵和。”

黄彦眼睛顿时瞪得溜圆:“大都护呢,郭大都护呢?”

众俘虏都围上来,听得小吏解释郭昭遇刺、赵和上位,一个个不由得痛哭起来。

他们这些人早就成为俘虏,因此对这段时间里北州发生的事情所知不多,甚至不知道郭昭已经遇刺身亡。此时乍闻消息,再想到自己面上被烙了印记,此后前途恐怕也要因此受损,难免悲从中来,难以遏制。

小吏劝了几句,却没有什么用途。

原本脱困回来的欢喜,很快又被一片愁云惨淡所笼罩,因此当刘楷处理好防备事务前来查看之时,不禁愣住了。

“怎么回事,大伙能够回来,原本是件欢喜的事情,为何要哭?”他沉声问道。

小吏小声解释给他听,刘楷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行事沉稳,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他缺乏随机应变的本领,放归的秦人情绪上的波动,让他意识到不对劲,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来。

“我们果然不受待见……”

“原本战败未死,便是奇耻大辱,如今面上还烙有这等文字,以后我们在北州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大都护都死了……咱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为何就没有死在犬戎人手里,偏偏活下来受辱?”

这些秦人们一边哭一边诉说,刘楷听入耳中,心里更是担忧。

若他们在犬戎人手中未死,回到了北州却自尽,北州军民会如何看待赵和?

“诸位,诸位!”他无计可施,便只能将这个问题上交,因此站到高处扬声道:“诸位放心,我会将诸位的担忧上禀,赵都护智虑深远,必能安诸位之心!”

他不敢怠慢,忙派人将此事通禀赵和。

赵和人并不在石河关——如今的他,正巡视于北州各地,忙着熟悉各地情形,为犬戎人可能的孤注一掷做准备,交换俘虏这事情原本也不需要他亲自操持。得到刘楷的禀报之后,他皱着眉思忖了好一会儿,然后道:“我明日回北州城,这些放归来的勇士也要回北州城对不对?”

“按照祭酒此前所布置,他们会先回北州城,然后再各自回家。”诸葛明道。

赵和道:“原本我是准备何时与他们见面的?”

“是……”诸葛明看了看手中的一卷书册,翻了两页之后道:“原本的计划之中,是由段长史见他们并做他们的安置之事。”

“没有安排我与他们的会面么?”赵和有些惊讶。

在北州,和赵和此前在别处不同。

北州有十余万人口,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有相当于中原数县之地的范围,因此各种事务极多。哪怕赵和允诺段实秀不去插手民政事务,身为相当于郡守的大都护,又怎么能什么事情都不管?而且,赵和也有意熟悉地方政务,再加上诸多与军务有关的事情,让他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他的行程根本没有办法详记,只有让诸葛明替他来安排。

诸葛明再看了一遍手中的书册,然后道:“并未安排,段长史以为,这些俘虏归来之后,暂时不可大用,须得休养一段时间后重新征召,彼时祭酒再见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