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市井之中(第2/3页)

因此他甩开那名太学生,径直走到了国子监的门口。

回头望了一眼国子监,他便决然出去。

出乎司马奂的意料,咸阳城的街道之上人比起此前要多。

原本他以为,经过这一番动荡之后,早就受到过教训的咸阳百姓,若来不及逃离咸阳,也会缩在家中不出门,但今日街头巷尾,都有不少行人。普通的咸阳百姓生计,仿佛并没有受到这次突来的风波的影响,一切照常。

不,甚至可以说是比此前司马亮治政之时更好了。彼时街上少有行人,司马亮对此还颇为自负,觉得这是自己治政的功劳——人们都“各务其业,故此街巷之中少有闲人”。

这也使得如今的咸阳,有了三分久违的繁华。

司马奂是到过政变之前的咸阳的,那个时候咸阳城喧闹繁华,街头摩肩擦踵。司马奂是个喜静之人,故此那时觉得咸阳城太过吵闹,实在不是一个研究学问的好去处,再加上彼时曹猛当政,九姓十一家多少受到压制,他在咸阳找不到机会,故此呆了半年之后便又回到三川郡。

只不过后来重返咸阳,见热闹不再,心底难免有一丝失落。此时见到咸阳似乎在重新焕发生机,他心情更为复杂。

一方面,他觉得身为帝国首都,天下最繁华的地方,理当如此。另一方面,这种情形出现在今日,出现在司马亮已经成为阶下之囚而九姓十一家即将面临新一轮打压的时候,他又不免有些不知所措。

难道自己的叔祖,那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九姓十一家话事人,他执政真的错了?

司马奂带着这样的想法,走到了常去的一家羊杂汤铺。

关中之人喜爱吃羊肉、喝羊汤,“顾记”羊杂汤铺家传的手艺,将羊杂炖得极是鲜美,而且完全没有羊的腥膻之味。而且这家羊杂汤铺又是一家开在深巷之中的不起眼的小铺子,因此前些时日的动荡,对它的影响并不算大。

“呦,老客来了,还是老样子,一碗羊杂汤,再加两个面馍?”见到司马奂上门,正在柜台里忙活着的店主人招呼道。

“今日生意不错啊。”司马奂打量了一眼店里的情形,几张方桌大半都坐了人,与以往冷冷清清的模样大不相同,当即说了一句。

“呵呵,托福托福。”店主人笑呵呵地道。

“我今日要两碗羊杂汤,外加四个面馍。”司马奂道。

“行,这就给您备上。”店主人并没有因为司马奂的改变而生出什么异样的心思。

很快司马奂就坐在一张桌边,将面馍撕碎泡在羊杂汤里开始吃起来。他嘴巴没停,耳朵也同样没有闲着,周围客人们相互谈论的声音,都传到了他的耳中。

“总算没有那些兵痞了。”

“是啊,这些丘八们,当真可恶,司马公与四校尉都治不住他们,也淮有赤县侯那样的厉害人物,才能镇得住他!”

“上回夺我一只鸡的那个兵,昨日是我又见到了,恭恭敬敬给我行礼道歉不说,还赔了我钱,哈哈,赤县侯早就该回来!”

这是吹捧赵和的,对此司马奂很能理解,毕竟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从今而起,赵和将成为这座城市的新主人,住在这里的人,当然不敢直接说他的坏话。

想当初,他们也是这样吹捧司马亮的。

“粮价又涨了,赤县侯虽然早就下令不许涨价,但是今日粟米价钱,比起昨日又涨了两成!”

“还要涨,毕竟都有好几个月没有漕粮运到,我听我隔壁家的大爷说,如今咸阳的米粮,都仰赖于咸阳四大仓存粮,可四大仓又能存多少粮?”

这是在对未来担忧的。

司马奂也知道,这种担忧并非无端。咸阳城人口百万,只靠关中平原是养不活这么多人口的,故此从圣祖皇帝开始便想方设法为咸阳城运粮,甚至不惜花费二十余年时间,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在北军之变后,漕运之船便进不了咸阳,故此咸阳城只能靠着此前存粮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