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3/5页)

这人离开了安置点,总不能每天为了一口水一个杂粮饼专门开车过来领一份救助,光是汽油的消耗都不止这么点东西的价值。

估计是安置点这边离开的人不少,好多有在康云本地的朋友,所以上面还专门针对这一部分的青荷人出了政策。

只要拿着安置点负责人开的条子,可以去物资中心一次性购买一个星期的口粮。

蔡家一共八口人,郭辉当时也登记在了蔡家,所以蔡大叔可以拿着开的条子,去买足八个人一周的口粮。至于其他免费的补助,那是没有的,现有条件就这样,上面只会救助不补助就真的会饿死渴死的人。

能这样蔡大叔也满足了,好歹能买到食物,现在就连康云本地的人,购买食物都限量了,只要是入口的东西,在集市上价格都是翻倍的,他们这本来也不是家底多殷实的人家,实在是没办法长时间负担这么大的支出,所以能在官方平台以正常价格购买,总比翻倍支出的好。

八个人一周的口粮数量也不算少,蔡大叔买了米和面,还有一些小米面粉,不同东西价格不一样能购买的额度也不一样,像一个人一个星期如果买米,那就只能五斤米,如果买小米粟米之类的,可以买六七斤,但这些东西又没办法长期做主食,所以混着买就合适点,煮米的时候混点小米粟米在里面,能降低米粮的消耗。

除此之外,油盐的额度也有一些,但量不大,油甚至可能就一斤,用起来要以滴为单位计量,但现在也没菜,倒是听说过段时间农场的土豆就能收成了,但现在连个土豆皮都没见到,只能米饭里面倒一点油或者酱油盐,补充一些人体所需。

秦淮帮着蔡大叔将买到的东西搬上了车,回去的路上,蔡大叔还让秦淮在一些工地那边绕了一圈,他们没那么多家底在这边空耗个把月的,而且如果青荷那边损失惨重居住区被烧没了,那回去还是留在康云也没差,所以蔡大叔已经申请了房屋租住,但等到审批安置,恐怕还要几个月,接下来的日子还要吃喝,找工作是必须要的。

被秦淮带着差不多熟悉了一下周边的环境,蔡大叔还感叹:“没想到临到老了,还要干苦力。”

秦淮道:“可以问问社区这边需不需要人,殷大婶以前干过这个,有经验的话应该更好上岗。”

蔡大叔只是笑着说试试看,但并没有觉得能有这个机会,之前他在青荷能当个市场管理员,那还是他的老领导帮他找的路子,这种不说多重要的岗位,但至少比搬砖当工人舒服点的地方,没有熟人或者自身优秀的条件,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想进居委会,那更是难,就凭他们这些外来投奔避难的,就更没可能了。

但试还是要去试一下的,万一就走了这个狗屎运呢。

见到这边有一个工地好像是贴了招工的信息,蔡大叔让秦淮把车停一下,他打算去看看,先把招工启事拍下来,了解了解工资福利再说,他们这种没有什么特长技术的,想要找个暂时能有收入的工作,只能卖苦力了。

工地的门口堆放了不少钢筋之类的东西,车辆没办法开过去,所以只能远远的停下然后走进去,秦淮跟着蔡大叔一起往里走,还顺便指了一些车辆的停靠站点。这里刚好有一班车是停靠在二区那个小广场的,所以如果要在这边工作,交通工具倒是有方便的。

在蔡大叔过去拍招工信息的时候,有一道稍微有点耳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秦淮转头一看,看到似乎在这里见到他而满脸意外的舒斌。

舒斌也是个程序员,最开始进信息部的就有他,能力不算很突出,但可能是性格原因,做事很稳,秦淮辞职的时候,舒斌还在信息部上班,因为做事很稳妥,当时还有被提升为小组长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