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当年播的一颗种子(第2/3页)

唐子风在这件事情上很大方,给几位辅导老师的报酬都是按小时结算的,每人拿到了好几千元,这对于当年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非常奢侈的外快了。

郭晓宇和张津二人,就是当初辅导过唐子妍的两位学生。郭晓宇在北大就读,张津在清华就读,都是人中龙凤。其他学生拿到报酬,便欣欣然地吃大餐、买奢侈品去了,这俩人却是从中得到启发,在校园里创业,办了一家专门为高考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的培训机构。

郭晓宇和张津创业之初,手里只有唐子风付的几千元报酬,这些钱用来租场地、打广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二人便找到王梓杰,提出希望与飞亥公司合作。

王梓杰请示了唐子风之后,答应了二人的合作要求,由飞亥公司出资20万元,获得了培训机构40%的股权。

唐子风答应与郭、张二人合作的原因,在于他知道这种“一对一”的培训机构在后世发展得不错,属于赚钱比抢钱还快的业务之一。他不知道现在开展这样的业务是否也能成功,但既然对方要的投资并不多,他也就没必要拒绝了。

这种投资,完全就是风险投资,投错了,损失也就是区区20万,唐总赔得起。而万一成功了,收益将是十倍甚至百倍,何乐而不为呢?别的不说,就冲郭、张二人的学历,拿出去也值20万的。

因为原本也不是什么大投资,唐子风在交代王梓杰之后,便把这件忘之脑后了,这几年也不曾过问过此事,更不用说亲自与郭、张二人见面。今年年初,唐子风看公司报表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有一家名叫“思而学”的公司向飞亥公司上交了10万的分红,再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年随手扔的一颗种子结出桃子来了。这一回,他便专门交代王梓杰,把郭、张二人请到公司来,他要与对方见面谈谈。

从王梓杰那里,唐子风知道郭、张二人的创业历程颇为艰难,付出的代价也不少。两个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平时学业负担挺重,为了创业,二人没少逃课,据说每个人光是挂科就挂了五六门。毕业在即,郭晓宇的学位已经是保不住了,能够拿到一张毕业证已是不错了。

不过,二人的付出也有丰厚的回报,去年思而学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50万元,扣除房租、老师工资等成本,净利润达到40多万。二人请示王梓杰之后,决定拿出25万元用于分红,飞亥公司占40%的股权,因此获得了10万元的分红款。

10万元对于飞亥公司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王梓杰此前曾表示,暂时不需要分红,这些钱留给思而学公司作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即可。但郭晓宇坚决说,自己拿了飞亥公司的投资,好几年都没给公司上缴过分红,容易被人说闲话。既然思而学公司今年盈利较多,分一次红也是应当的。

“晓宇,听梓杰说,你为了办公司,连学位都丢了,这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了?”唐子风看着郭晓宇,问道。

郭晓宇略有几分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是我大意了,我觉得大学的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考试前努努力就行了。谁知道有几科的老师出题很偏,平时没听课,根本就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一不留神就挂了。我们学校规定补考五门就没有学位,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你呢?”唐子风又向张津问道。

张津笑着说:“我比晓宇的运气好一点,有几科期末考试挂了,但平时成绩得分比较高,平均一下就算及格了,不过,学分绩在全班肯定是垫底的,平时都不好意思见人呢。”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毕业以后是打算继续经营这个公司吗?”唐子风问。

郭晓宇说:“那是肯定的。其实我和张津最初办这个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就算是这个公司没办成,以后我们俩肯定也是要下海混的,不想去过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