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留在研究院有前途吗(第2/3页)

关墉沉思片刻,摇摇头说:“这事,我还真不敢跟你说死。以我的看法,唐厂长是个想做事的人,也有能力。就说上次我跟他去船舶总公司,那边提出要搞重型曲轴机床,我一听就想打退堂鼓了,可唐厂长就敢接,而且没几天就找到了一个在美国搞过曲轴机床的博士后。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做到一半了,船舶总公司那边的康总过去看过几回进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还亲自出马帮我们在船舶系统拉了上千万的机床订单。你说说看,唐厂长的本事是不是挺大的?”

“这一点我不否认。”邵思博说,“我和临一机的一些人聊过,他们对唐厂长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他有本事是他的事情,就算他能够把临一机搞好,再把咱们苍龙研究院也搞好,与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也就是拿几个死工资的人,研究院的效益好了,能给咱们涨多少工资?”

关墉说:“这我可说不好。我和唐厂长一起出差的时候,他跟我闲聊,说起过一个设想,就是未来在研究院搞项目奖金制,每个研究项目标明奖金额度,一旦完成,就重奖项目的参与者。他还说,有些重点项目,给项目负责人发10万元的奖金也不为过。”

“10万?”邵思博眼前一亮。他现在的工资也就是每月1000元出头,如果有10万元的奖金,就相当于他七八年的工资,这可比去日企强多了。他不知道自己做的项目是否能够算在唐子风说的重点项目的范畴内,但就算是次一级的,有个5万的奖金,也足够诱人了。

关墉看着邵思博的表情,心中暗笑,随即又添了一句:“还有,唐厂长还说过,现在研究院的工资水平太低了,留不住人。未来应当逐步提高大家的工资,尤其是拉开优秀工程师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让有能耐的人吃肉,没能耐的人喝点汤也就罢了。”

“真的?这是他什么时候说的?”

“去年的事情了,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这件事一直都没有做。不过我想,这一次染野来挖墙角,说不定会刺激唐厂长重提这件事。他让大家签竞业禁止协议,还让想跳槽的人赶紧离开,我估摸着,等这些人离开之后,他会在研究院采取一些大动作的。”

“关工,你觉得他会这样做吗?”

“我觉得,十有八九会这样。你不知道临一机搞‘临机大匠’的事情吗?”

“倒也是啊……”邵思博眼睛里露出了一些异样的神色。

临一机评选“临机大匠”的事情,他们这些人到临河来工作之后不久就听说了。那是临一机的一项特殊政策,即在全厂评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超的工人,给予几倍于普通职工的高额津贴。因这项政策,临一机全厂工人学技术成风,技术好的工人处处受人尊重,技术差的走出门去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邵思博刚刚听说此事时,还向其他工程师感慨过,说自己那个厂子就没有这样的大手笔,以至于年轻一代工人都不愿意好好学技术,全厂的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现在听关墉重提此事,邵思博忽然有了一些期待。他早就知道,临机大匠这件事,最早就是由唐子风提出来的,那么,如果唐子风关注到苍龙研究院的问题,会不会也如此办理,在研究院里推行一套类似的政策呢?

如果苍龙研究院能够对技术水平高超的工程师给予重奖,邵思博有自信能够成为被奖励的人员之一。事实上,何继安出手挖的人,也都是研究院里的顶梁柱,那些技术平庸的工程师,何继安也是不屑于搭理的。

要不要留下来看看呢?邵思博认真地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关墉也不便再说什么了,事实上,他对邵思博说的这番话,完全是出自于唐子风的授意。研究院里与他一样担负着传话任务的人还有好几个,唐子风让他们带话的目的,就是给那些想跳槽的工程师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