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这种事也不新鲜了(第2/3页)

在此前,滕机曾经核算过,按82厂订购200台机床计算,摊进研发成本之后,滕机的所得只能算是微利,这还是在没有计算管理成本的前提下。

滕机是一家老国企,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接这种吃苦受累却没多少利润的项目是常事,所以公司对于机电集团的要求,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组织起精干的队伍就开始攻关了。

攻关取得了成功,可说得好好的200台订货,在技术鉴定完成后,却变成了20台,合同总金额不到1000万,这就是坑人了。滕机为这型机床直接投入的研发经费就有4000万,就算这笔合同的收入全部是利润,滕机也得亏出去3000多万了。

“我们了解过了,在来滕村参加技术鉴定会之前,82厂通过他们的渠道,把我们发给他们的铣床技术资料转给了博泰公司。博泰公司方面看过这些技术资料之后,确定中国已经掌握了这种精密铣床的制造技术,所以就表示没必要再向中国限制这种产品了。”古增超冷笑着说道。

“所以,82厂就决定从博泰公司采购这批铣床了。”唐子风听明白了。

“可不就是这样吗。”陈劲松愤愤地说,“我私下里和82厂的生产处长聊过,他说他们答应采购我们20台铣床,还是看在科工委的面子上,怕科工委不好向机电公司交代。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们连这20台铣床都不想要。”

“没有我们拿出国产的精密铣床,德国人凭什么会解除限制?当初他们低声下气地来求我们给他们救急,现在外国人向他们敞开口子,他们就把我们一脚给踹了,这不特么就是一群白眼狼吗!”郑焕骂骂咧咧地说道。

“这种事情,也不新鲜了。”唐子风说道。

西方国家对东方阵营的技术出口限制,早在冷战时期就开始了。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解散了臭名昭著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但旋即又建立了瓦森纳安排。新瓶装旧酒,依然是试图用技术限制来卡东方国家的脖子。

西方国家的技术出口限制,有一条原则,那就是仅限于东方国家尚不掌握的技术。如果某项技术已经被东方国家所掌握,则西方国家就会将其从限制名单中取消。

这条原则,用意极其险恶。东方国家要突破这些被限制的技术,需要有高额的投入。技术被突破之后,东方国家必须从这些技术的销售中收回投资,才能有钱去进行后续的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西方国家在东方国家突破一项技术之后,立即解除对该技术的限制,就使得东方国家新突破的技术失去了用武之地,前期的投入难以得到补偿,后期的研发也就会受到影响了。

也许有人会说,东方国家既然已经突破了这项技术,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技术,而是要去用西方解锁的技术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其一,西方的技术更为成熟,东方国家刚刚突破某项技术,在许多技术细节上肯定还是有许多欠缺的。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有更成熟的技术,谁还乐意用粗糙的技术呢?

其二,西方国家手里擎着一面“自由贸易”的大旗,可以要求世界各国在进行装备采购的时候,不得采取歧视原则。

东方国家要想参与经济全球化,就不能违背这条自由贸易原则,不能强制国内企业只采购国产装备。

要说起来,这件事本身是极其荒唐可笑的。西方国家一面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向东方阵营出口高科技产品,另一面又标榜自己是自由贸易的旗手,要求大家必须公平交易,不得偏袒本国产品。

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我不想卖给你的东西,你无论如何也买不到,我想卖给你的东西,你就必须买,否则就是违反贸易原则。

这样相互矛盾的做法,出自于同一个国家,而且它还能把两件事都说得冠冕堂皇,这就是红果果的耍无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