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7页)

有了猪头肉,怎么能没有酒,韩星辰跟个小蜜蜂一样的勤快,每次妈妈要去冰箱里取东西都一马当先。

小姑娘又转身跑到客厅里,从冰箱里面拿出来一瓶青岛纯生,给放在范晓军跟前,讨好的看着他:“舅舅,你喝酒,好喝着呢。”

真是个好孩子,比娟子小时候要灵泛,范晓军心里这样想着。

他饿极了,拿起筷子就吃。

味道很熟悉,这卤味儿是母亲当年调制的,他吃的很满意,还抬了抬眉毛。

一口猪头肉,再来一口冰凉的啤酒,看样子妹夫平常这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的啊。

范晓娟手里头没停,又煮了一碗清汤挂面,挂面上面躺着一颗煎好了的荷包蛋,上面点缀了几根小白菜,一把葱花,又端到范晓军跟前。

虽说是夏天,淡淡的青菜香味传来,比放着肉哨的面条要更可口。

跟韩江一个德行,范晓军从小就爱吃面条。

他喜欢吃挂面,精细白面做成的挂面。

一口面条下去,再吃一口猪头肉,他都有点明白妹夫现在安安定定的心情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回来就有一碗热汤面,这就是男人的追求。

“你说说,韩江就是兴县的,他家是哪里的,离县城远吗,他家里怎么会送他去打乒乓球,能不能跟我说清楚。”巧得很,他要找的人也姓韩。

据范晓军所知,韩姓也不是兴县的大姓。

——————

这几天,韩家老太太往招待所里一住,舒服的就不想走。

国营招待所都有风扇,价格也不太贵,吃住都是在外头解决,真是在房间里就能拉屎撒尿的,比在家舒坦多了。

韩兰兰说:“娘,我听说京市洗碗的工人一个月都有两百多,比我在药房还挣得多呢,要是在京市挣钱,回老家养老,别提多舒服了。”

韩家二老来了京市就舍不得回去,听韩兰兰提到养老,老太太不悦道: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你回兴县多好,在京市洗碗就有出息了?”

这女儿,他们也是花了很大功夫去培养的,当初韩兰兰上中专就花了好几千,后来要落户到兴县县城里面才能包分配,又花了几千块钱又给她落了城镇户口,工作也稳定下来了,这姑娘听说他们要来京市,就说县城里头那份工作干不下去了,是药房不让她干了,其实两老都明白,这姑娘心大着呢,想要来京市安家找对象呗。

不然有这么巧的事儿,之前干了几年都好好的,突然就干不下去了?

韩老太现在就怪韩老头,当初说好了的手里头多留点钱,可上次韩海打电话回来,说老大家的户口没骗到手,那四万块钱户口钱又没拿到,可买房子的定金都交了,要是不给买个房子,人家连定金都不退。

最后那一点钱都给老二骗走了。

老人么,越老越喜欢储钱,就算是对亲生儿子也有几分顾虑的。

穷了一辈子手里头没有余钱,一直到老大去了省队开始有津贴了,家里才慢慢富裕起来,按照韩老太的心思,即便是老大要娶媳妇,也该娶她娘家侄女秋菊,秋菊人傻好掌控,不像范晓娟那样,奸滑奸滑的一脑门子的官司。

可是儿子大了不由娘,老大也没有原先那样听话了。

现在韩老太想着彭彩兰当初对自己的好,就觉得居心叵测,老二结婚,彭彩兰家里要三金,当时黄金价格要五十块钱一克,买齐了三金都花了千把块钱,这些老大都不知道。

可是老太太不觉得自己偏心,要是没有他们养活,老大小时候就死了。

任何一个偏心的父母都不会觉得自己偏心。

韩老太心情郁闷,却在见到儿子那一瞬间什么坏心情就没了。

韩海一进门,笑盈盈的叫了声娘,又问娘在这里住着舒不舒坦,不舒坦就换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