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页)

以前去白山村也是骑车,但是韩江踩单车快,从没感觉要这么久,才到了一半,杨珍就气喘吁吁了。

范晓娟让她把自己放下来:“我打个出租车吧。”

街头有夏利出租。

杨珍擦了一把汗:“哪能呢,贵死了,平常的路我骑着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刚才那里是上坡。”

范晓娟有点内疚,要是她会骑,就能跟杨珍换着手骑车了。

到下一个上坡的地方,范晓娟就跳了下来,给杨珍推车,这样杨珍也轻松了一点,翻过了坡她再跳上去。

要是骑着摩托,不要三十分钟就能到呢。

她问杨珍:“你怎么不换个摩托,以后上下班天天要踩这么久,不累吗?”

杨珍其实跟以前的自己很像,省吃俭用的也不知道图啥,可现在的杨珍已经是个小富婆了,就这两个月卖凉皮,提成跟工资都拿了一千多,该是换个好一点的交通工具了。

果然骑过了刚才的坡,速度就快了很多。

杨珍说:“我得给小意存钱啊,人哪能没病没灾的呢,不是谁都能像小范你这样,这么能干的。”

她就很羡慕范晓娟跟张烨,觉得她们能干,是女人中间的楷模。

可又有几个人知道,就在不到一年前,范晓娟家里鸡飞狗跳,每天为了那么小一个倒座房吵的天翻地覆的,为了一块煤,她能省到每天早上重新生火。

“人的生活都是越过越好的,你别看我现在好,之前我也跟你这样省的。”

她这样说,杨珍肯定不信的。

就像她以前一样,也不信踏踏实实就能挣到钱,光看看韩海两口子钻营,就知道踏实没好下场,还是要省钱,从牙缝里头抠出几个子儿出来。

杨珍又问她:“小老板娘,你盖什么房子啊,你不是在城里面都有房子呢?”

范晓娟笑笑:“可我妈妈留了块地皮给我,而且我舅舅他们快回来了,他们家人口多,我怕他们打我家地皮的主意,所以干脆盖起来,咱们那附近不是有蛮多工厂,盖好了还可以出租呀。”

农村的地大,现在也没个说法,要是不限定盖多少层,就盖个六层八层的,做成小套间,小单间出租,她才不盖成筒子楼,一楼可以留个小套间给姥姥住,就不留多了,最多只给姥姥留间房间出来。

杨珍才知道她盖房子不是为了自己住的!

“你这个脑瓜子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那盖房子出租划算吗?”

“划不划算我不知道,但是你看看京市是什么地方,你自己都说了,咱们白山村这块地方好,旁边规划的是工业园,咱们先把房子盖好,就算现在没有人要租,以后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呀,现在咱们京市人口一千万,等以后会更多。”

“现在有一千万还不够多呀。”杨珍更吃惊了:“我看到处都是人,那样小一间间的房间,怎么会有人住的。”

杨珍这就是不清楚行情说的话了,她来一京市就住在村里,进城上班也只有这一两个月的事,就不说她,上辈子范晓娟在京市生活了大半辈子,不是也没有整明白别人怎么发的财吗?

等她出了国,听到别人的创业故事,就跟天方夜谭一样。

什么卖鸡蛋致富的,卖水致富的,多稀罕。

可她这辈子也开始慢慢起来了,她的第一桶金,就是帮单位把库存料处理掉了,得到了一万多的奖金,她拿这个奖金,买下来孙家的房子。

开始了一步,后面就简单多了。

范晓娟跟她说:“你看你能骑着单车从白山村到市区上班,以后的人也会的,你别看京市这个城市大,就以为大家都住得近,以后城市发展更快,更大,咱们白山村就不是农村地方,说不定也能跟市区一样,盖高楼,等那个时候咱们的房子也值钱了。”

这会儿才往城市化进程迈进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