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幻境变革(第2/3页)

难道最后策论是要发展自己实力,慢慢种田,然后平推天下?这东西写出来,就算确实对平流民有极佳效果,你看有哪个考官敢给他过关?不直接搋夺功名逐出考场已经算是爱护后进了,遇上较真一点的,说不得还要以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的罪名来治他。

造反的事不能做,叶行远也就正心诚意,既然掌此大权,只想着如何将治理流民事做到完美。西北三省矿业大兴,吸纳了大半的青壮,只要这矿业不垮,西北就垮不下去。

只是如今叶行远放眼全国,他知道大乾朝的覆灭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虽然爆发点在西北流民,但其他地方也是危在旦夕。西北暂时遏制,那其它地方的矛盾就更显突出,一旦爆发乱事,难以收购到粮食,叶行远脆弱的工业体系也会随之崩溃,到时候的暴乱他也无力阻止。

在这个前提之下,叶行远不敢怠慢,一方面继续大干快上的发展西部矿业,另一方面自己却得马不停蹄的与各方利益团体勾结,确保经济和粮食的生命线。

于是叶行远搞出了酿酒、玻璃以及奢侈品工业,用于与北面的妖族、南面的地方豪族和海商交易,同时用大量金钱贿赂京官——他原本是文科生,要让他在现实世界搞出这些东西几乎是不可能,但在幻境之中,只要他有这么一个大概的理念,在高手匠人的协作之下,就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当然单纯的贸易逆差不足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体系,叶行远无私的向江南豪族传递丝织技术,发明了各种纺织机,用于大幅度提升江南的手工业基础。这样在西北矿业渐趋饱和的情况之下,各地青壮甚至闲居的健康妇女又有了一个去处,大大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而针对东北妖族,叶行远的想法是将他们扶植成为粮食生产基地,事实上大乾朝的末期东北一地的农业已经开始发展,毕竟妖族发展多年,他们也需要吃饭,开垦和播种技术的传播更加速了这一过程。

数年之后,东北虽然未能成为粮仓,但也成叶行远重要的粮食供应商,每年从叶行远这里得到大笔的银两、美酒和其它奢侈品,妖族的王公贵族纸醉金迷骄奢淫逸,过得可比京中贵族,原本有几个野心家的心思也淡了,不知不觉竟是把东北的矛盾给渐渐平息。

因为工业品的增加,海商的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江南一地每月都有数百船队出航,远去大洋诸国,贩卖茶叶、丝绸、瓷器以及各种奢侈品,从国外买回来宝石、金银等物,获利可以十倍百倍计算。

此后因为蛮夷小邦眼热中原上国的财富,海贼四起,东南方海域不太平,朝廷昏聩不理,海商那些后台江南豪族哪里肯依,反正天高皇帝远,他们便在东南诸岛建立海军,剿灭海贼,风气为之一清。

有一必有二,海军强盛,航海也就有了大发展,海上商队抵达更远的大陆,进行更大的贸易,凭着工业品上的断代优势,这种贸易近乎掠夺和剥削。不知不觉之中,海外诸邦渐渐成了大乾朝的经济殖民地。

靠着这些殖民地的不断输血,大乾朝尽管有着各种内忧外患,恰如风中之烛,却依旧一直古怪的维持下来,等到本该灭亡的二十年后依旧在撒欢,未见有灭亡之相。

再过三十年,虽然西北、江南都各自经营的如铁通江山一般,渐渐不听朝廷的号令,但毕竟名义上还是服从皇族,大乾朝仍然在延续。

国中虽然不能说是国泰民安,大灾小灾仍然不断,贫富悬殊,斗争不绝,但却一扫旧时代的陈腐,有一种新时代的气息在洋溢。

叶行远已近古稀之年,封太师、国公,赐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其余封赏不计其数,可说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