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阴氏当兴(第3/4页)

吕武截断,说道:“朔受于杞君恳求,灭其国。”

听着很奇葩。

还有一国之君求着别人来灭掉自己的国?

这种事情在春秋时期却是极度正常。

很多的兼并,其实就是求着别人来灭的。

魏相愣了一下,回过神来露出笑容,说道:“如此,此次出使有大功。”

吕武知道说的不是什么灭国之功。

聪明人就是那么讨厌!

总是别人一句话的功夫,他们就能判断发生的事情是有利还是有害。

当然了,目前并不是兼并频发的时代,不像过去想灭谁就能灭谁,顾虑变得太多了。

现在搞的是收为附庸,保留一个国家该有的规格,暗地里是不是已经吃干抹净则不重要。

像是齐国吞并一个叫阳国的国家,就是先攻灭,再帮复国。

阳国名义上还存在,事实上早就成了齐国管辖的土地。

吕武让魏相接下来跟季孙行父以及晏弱接触。

以后的事情难说。

这一次莒国不可能再被判定归属于鲁国。

魏相不但要将这件事情说清楚,还要隐晦提点鲁国,关于吕武十分不爽的事实。

另外,杞国归于晋国这件事情,他们需要大肆宣扬。

杞国不与晋国直接接壤。

一旦晋国表示灭掉杞国,不是没可能接受一块飞地。

只是这种可能性在当下的晋国,可能性有点小。

晋国有灭掉一个国家,再将那些土地赏赐给友好盟国的先例,并且还不止一次。

很多时候,晋国十足大方,送就是白送。

鲁国巴望着能控制莒国。

齐国也想得到莒国。

杞国是一个比莒国还小的国家。

可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鲁国和齐国肯定会有想法的。

另外,杞国的情况有点特殊。

他们除了在鲁国和齐国……也就是“蒙”这一个地方有国土之外,还在齐国的腹地有一块国土。(半岛入口处)

在齐国腹地的那块国土才是杞国的本土,“蒙”这边就是一块飞地。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吕武一点都不想知道。

他只知道齐国绝对不允许鲁国从晋国这里获得“杞”地的所有权,哪怕只是一寸土地,齐国也不想看到。

杞国本土连接齐国与莒国,并且差点将齐国给一切两半。

了解到这一点,其实就该知道是谁将杞国给逼得想自我灭亡了。

这一次出使,有些事情想处理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莒国,没有太复杂的地方,就是拖着。

而杞国那边,吕武知道应该先回国,禀告国君之后,获得授权再行处置。

这个也是为什么杞君姒姑容只奉上典籍与舆图,没有献上印玺的原因。

“此处需留兵。”吕武摸着下巴,沉默了几个呼吸的时间,说道:“你我三家各留一‘卒’,分置于‘杞’、‘淳于(国都)’与‘莒父(国都)’。”

魏相没什么意见。

智朔想了想,本来没他什么事,现在变成了有关,也同意了下来。

事实上,吕武也是经过详细的考虑才决定这么办。

现在老吕家还无法单独吃下这种“红利”,想独吞绝对会吃撑了。

要不然,只是留下老吕家的部队,后面的处理权会更大一些。

晋国的一“卒”由四辆战车和一百名士兵组成,编制上与周王室麾下各个诸侯国是一样的。

这么点兵力,当然是无法守住点什么,别提看顾莒国与杞国。

关键问题在于,留下的兵力是来自晋国,量鲁国与齐国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去消灭。

说白了就是,吕武留下多少兵力并不重要,是在展现属于晋国的存在感。

他这么干还有另外一个用意,想将关于莒国和杞国的处置权留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