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俺,其实想当个正直的人(第2/4页)

老大不好当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将影响考虑进去,再去权衡怎么做更划算,名声也要得到增益。

无疑问的是卫国和齐国近期的名声都不好,晋国偏袒鲁国和曹国也就更让列国没话说。

“楚军前‘劲’已抵达‘湫’,可见蒍氏、斗氏、薳氏旌旗,另有罗氏、权氏、丹氏、阴氏。”中行吴说的后面四个楚国家族,属于实力弱于几大强力氏族却又值得注意的那批。

楚国有阴氏?这完全就是废话了。

多次提起现在有很多的地名重复,一个家族要是分出小宗,一般会以地名来成为“氏”,也就是有了那个地名的前缀,不但楚国有阴氏,鲁国、卫国、宋国也有一个前缀为“阴”的家族,他们跟吕武这边除了前缀一样之外,没有其余什么关系。

并且现在看前缀只能看出封地在哪,想从前缀猜出这个家族是哪个家族的小宗,还是一个新兴的家族,其实挺难的呀。

所以,贵族们的家庭教育课之中,必须会有一个教导人际关系的科目,用来让本家族的成员知道哪个谁是哪个家族的人,他在那个家族又是什么份量,等等。

楚国的前锋部队来了三四万人,他们打出的旌旗之中以薳氏为主,那么薳氏就是楚国前锋军的“锋锐”,也被称为“前劲之主”了。

吕武说道:“楚军既来,上军将、上军佐便挥师而去,与其对垒。”

听说过“以逸待劳”吗?后面还有一句叫“乘其不备”。

这个“乘其不备”其实不完全指趁着对方准备不足,还包括攻击一支疲惫之师能占到大便宜。

中行吴站起来应:“诺!”

赵武当然也站起来应命,只是心里觉得有些不够霸气。

晋军要是真的信心十足,何不展露出风度,给远来的楚军稍作休息的时间,再开始堂堂正正一战呢?

赵武那种想法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第一种就是真的充满信心,根本不害怕无法战胜对手;另一种这就是脑子坏了,要搞蠢猪式的仁义。

现在的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大国就该有属于大国的气度,偶尔吃亏什么的不用太在意,要大度一些原谅那些占便宜的国家,并且无视掉一些小丑搞的魑魅魍魉手段。

品品,不用过多详细的去品,有没有闻到那一股属于“腐儒”的腐臭味?

如果不是有“腐儒”的腐臭味,要么是智商真的有问题,再不然就是传说中的美分了吧?

以当前的年代,赵武那种想法很贵族,在广义上真没什么毛病。

直白点来说,要趁着抵达的楚军疲惫状态去邀战,发布那种命令的吕武显得有些给贵族丢人了。

中行吴没想太多,接受命令再出战,努力去打赢才是本质工作。

晋国的上军点兵聚将,准备妥当就出发了。

来自各个列国的高层,他们等晋国的上军完全离开才听说楚军的前锋到了。

一个人就有一种想法,可能相似,也可能完全相反。

列国的高层对吕武的做法当然分为两面,一种想法跟赵武一样,另一种则是只想打赢。

“我大肆劫掠楚境,再言品德,岂非自欺欺人?”这是明白人讲的话。

他们的的确确是肆虐了楚国,还扮演什么清白无暇的好人啊!不嫌恶心自己,也脏了别人的眼吗?

解朔在事后刻意找到吕武,问道:“元戎,何至于斯?”

怎么了?

是没有信心正面跟楚军展开公平公正的较量吗?

该怎么说呢?

吕武深知楚人现在正怒火中烧,鉴于有那么多的楚人受害,也能进入到哀兵状态。

相反,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在楚国境内肆虐那么久,抢得盆满钵溢是没错,军纪哪有可能没有受到影响。

一方是带着复仇的心态过来,另一方明显放松了警惕,真的打起来胜负其实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