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第2/3页)

聚而不议当然是一种很高明手段,各家的头头脑脑都到“新田”来了,私军失去家主的指挥打起来会相对克制一些。这个并不是开玩笑,家主不在场进行灭门在当前是一种“于礼不合”的行为,一旦战败方躲进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庙里,不是谁都有资格下令攻进去的。

晋国的内乱在持续,国外也是风波渐起。

第一个发生大事的是卫国。

前几年卫衎遭到国人驱逐,他第一个逃亡的国家是鲁国,然而鲁国君臣拒不接纳,后面跑到了齐国。

遭到晋国肢解的齐国当然是大不如前,要说影响力全面退散则是不至于,齐桓公……或者说管仲给齐国留下的余荫多少有一些。

这一次在齐国的奔走之下,卫国内部有一部分贵族发出请回卫衎的呼声,搞得现任卫君卫秋很难做人。

卫君卫秋并不是卫衎的子嗣,他是卫衎的堂弟来着。

也就是说,卫衎和卫秋有同一个爷爷,父亲却不是同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来讲,源于卫秋和卫衎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整得卫秋坐上君位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卫衎只是遭到驱逐并没有薨逝。

卫国先是出现请回卫衎的呼声,后面不是晋国爆发内乱了吗?卫国不但被晋国殴打几次,大河以北的城邑还被割夺,他们不怨恨晋国才是怪事。

之前是晋国看上去根本惹不起,眼看晋国爆发大乱,是不是该将面对晋国表现得像个孙子的卫秋赶下君位,迎回敢于正面跟晋国刚的卫衎,谋求夺回大河以北的城邑,哪怕是仍然招惹不起晋国,是不是能找鲁国开刀的呀?

而一旦卫衎归国,卫国还真有现成的借口去讨伐鲁国,理由是鲁国拒绝卫衎很合理的庇护请求,别说卫国现在跟鲁国和曹国处在战争状态。

打从事实上来看,鲁国先是拒绝庇护鄅君,后面又拒绝庇护卫衎,表现出的那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蝇营狗苟的嘴脸,不知道让各诸侯有多么感到恶心了。

如果不是晋国硬要庇护鲁国,鲁国又没有周王室给予的特殊定位,信不信周边的国家早就联合起来将这货给灭了?

所以,拳头伤人也就那样,动辄嘴贱才是最可恨,亘古至今就是一个不会变的真理呀!

作为元戎的吕武不光要看着自己的家族,还要关注晋国各家族,连国外诸侯都要盯着,充分体会到了身居高位的不容易。

有德无才而窃居高位必有祸事,同样是一个真理。

有了诸多成就的吕武当然是一个有德的人,要说能力方面的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他自己只觉得比较一般般。

不是凡尔赛,也不是自谦,一身神力是老天爷的赏赐,办成了那么多事大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成就,换作一个种花家体制内的人,又或是真正双商高绝的人,一定会比吕武玩得更漂亮。

现在晋国这边负责卫国邦交的“卿”是中行吴,他被吕武召唤到家中。

“如卫先君归国,我将如何?”吕武问的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其实,不能说现任的卫君卫秋是晋国扶持起来,晋国有那个能力却不会去做。

卫君卫秋原先在国内名声不差,卫国驱逐了卫衎之后,举行了一种很古老的共议,推举卫秋接任君位。

以为卫秋愿意丢掉大河以北的城邑吗?又或者说,当他愿意当晋国的一条狗吗?还不是情势逼人啊!

看看鲁国一再吃败仗却一直在开疆辟土,谁要攻打鲁国都要事先取得晋国的同意。

所以,鲁国当晋国一条狗有什么不好的?多少诸侯想当晋国的忠狗,晋国还不要呢!

现在的中行吴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卫国的事情,其中还必然会将齐国给牵连进去,处理起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又要进行多少细节上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