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素王(第2/3页)

姜夫人的脸色凝重几分。

衍圣公也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素王”乃是圣人府邸代代传承之物,若有什么闪失,便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母子二人也是商议了许久才同意此事。

“仙物”一说是道门的说法,儒门称之为“圣物”,总之是一样的东西。后来儒门也渐渐改口,称呼其为“仙物”。

道门的几大仙物中有两件是存放在大真人府中,那么儒门这边与之对应,同样有仙物存放于圣人府邸,也就是龙老人所说的“素王”。

除此之外,天心学宫和社稷学宫也各有一件仙物。

此时不比玉虚斗剑,已经是道门进攻而儒门防守,攻守之势异也,当初他们不肯将自己仙物交于外人之手,如今让他们把仙物拿出来已经不算什么难事。

若是将所有仙物都交到龙老人的手中,哪怕是不算万象学宫的仙物“天下棋局”,也能让龙老人强压过李玄都一头,就算对上李玄都和秦清联手,也未必没有胜算。

姜夫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缓缓说道:“正所谓‘执火不焦指,其功在神速。尖钉入金石,聚力在一点。’也只能如此了。”

龙老人长叹一声:“我也是久闻‘素王’大名了,同样是缘悭一面,细数起来,‘素王’多少年不曾现世了?说到底,还是我们这些人不争气,当年圣人在世时,也未用什么仙物,便一人镇压道门,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宁王之乱,挥手即平。可现在呢,‘辽王’之乱却是愈演愈烈,已经是动摇了天下的根基。”

姜夫人听龙老人提起心学圣人在世时的光景,不由黯然也默然。

衍圣公安静听着两位长辈交谈,始终不曾插言。

过了片刻,姜夫人开口道:“师兄不必自责,也不必忧心过重。《尚书》有云:三年丰,三年歉,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天象在上古圣皇时就是这样。在丰年存粮备荒,在荒年赈济灾民,这便是太仓和大小官仓的意义。我们圣人府邸的‘素王’也好,三大学宫的镇宫之宝也罢,就像太仓里的存粮,等的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应付局面。而圣人在世的时候,就是丰年,又哪里需要动用存粮呢?”

“师妹所言极是。”龙老人点了点头,“不知‘素王’如今在何处?”

姜夫人站起身来:“师兄请随我来。”

李家在北海府有祖宅、宗祠、墓田,衍圣公一家同样如此。圣人府邸便是祖宅,另有至圣林和至圣庙,便对应了墓田和宗祠。

至圣林占地三千余亩,有坟冢十万余座,却没有半分阴森气息,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圣人衣冠冢位于至圣林正中,封土呈偃斧形,历朝历代设祠坛建神门、刻制石仪、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本朝又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

至圣庙本是圣人旧居,与圣人府邸相邻,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已经占地三百多亩,仿照帝京皇宫修建,与帝京皇宫、西京皇宫并列其名,与金陵府文庙、帝京文庙、龙门府文庙并称为四大文庙。

李家的宗祠、墓田与之相比,实是不值一提。唯有皇家太庙、帝陵才能压过一头。

在姜夫人的带领下,三人离开圣人府邸,来到与之相邻的至圣庙中。

帝京文庙虽然与至圣庙并列其名,但不过是三进的院落,尚且比不得许多权贵人家的五进府邸,可至圣庙却足足有九进,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洞开,层阙特起,又用琉璃瓦,殿庑均以绿琉璃瓦剪边,青绿彩画,朱漆栏槛,檐柱为石质,刻龙为饰,不逊于深宫大内。

其主体建筑为大成殿,也是祭祀圣人的场所。

三人来到大成殿中,只见正中高悬圣人画像,却并非儒装,而是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俨然帝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