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风水之说(第2/3页)

像是看出了褚宪章的为难,朱慈烺给他宽心:“王公公那边,本宫会派人去打招呼,你不用担心,再者,两厂虽然合并在一处,但隶属不变,兵器厂仍归兵仗局,只不过本宫给他换了一个新厂区而已。”

朱慈烺为什么这么着急?无他,只因为崇祯十七年就在两年后,决定帝国命运的开封之战就在三个月后,而火器是战场胜败的关键,只有全力开动镇虏厂和火器厂,造出更多更好的火器,并将之装备到部队中,才有可能逆转历史,哪怕明知有点冒进,他也不愿放慢行进的脚步。至于崇祯帝和朝臣那边可能的非议,他想过了,镇虏厂名义上规工部管辖,但其实是独立的,将镇虏厂和火器厂合在一处生产,并不妨碍外廷,崇祯帝那边他也想好了解释的理由,那就是两厂合并在一起能帮朝廷省银子。

听到此言,褚宪章微微地松了一口气,如果只是换厂区,不动祖制,那问题就不算太大。不过搬迁仍不是一件小事,他心中仍有很多疑问和惶恐,但太子殿下的话已经说的这么直接,他不能拒绝,再者,说不定太子是有圣命呢。只能躬身向朱慈烺拱手行礼:“奴婢明白了。”心中却想,一会回宫还是要找王公公汇报,如何行事,还要请王公公定夺。

太子点点头,目光看向焦勖和赵仲。

焦赵两人相互一望,又看一眼工部尚书魏藻德,见魏藻德依旧面无表情,两人也只好拱手:“臣遵命。”

“你们三人商议好后,画一个新厂房草图给我,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新厂房要挨着金水河,并最少预留出三个水力鼓风机的位置。”

“是,臣明白。”

嘴里说明白,但其实焦勖一头雾水,镇虏厂一共三座熔铁炉,一大两小,小铁炉使用畜力鼓风机,大铁炉才使用水力鼓风机,火器厂制造火枪,使用的都是小铁炉,根本用不到水力鼓风机,皇太子为什么要预留三个位置呢?

要知道,水力鼓风机在这个时代属于“大型精密”机械,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

心里疑惑,但焦勖不敢问。

“魏部堂。”朱慈烺看向魏藻德。

“臣在。”魏藻德站起来,恭恭敬敬,心中的惊疑却是排山倒海。跟焦勖赵仲这样的小吏不同,他清楚知道,崇祯帝不可能有扩建镇虏厂的圣旨,一切都是太子自作主张,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反对,一来太子总理镇虏厂和火器厂是陛下的明旨,二来,太子是国本,是未来的皇帝,除非是犯了傻,或者是有正当的理由,否则谁敢轻易驳回太子的决定?

“请工部将能造水力鼓风机的能工巧匠,全部调到镇虏厂,听候调遣。另外再派两千修房盖屋的匠人来,镇虏厂扩建工程,要抓紧时间开工,争取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朱慈烺一脸严肃。

魏藻德犹豫了一下,终于一咬牙,拱手道:“殿下扩建镇虏厂,可有圣旨?”

“没,”朱慈烺皱眉:“本宫总理两厂,不合理之处有权调整,何用圣旨?”

“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魏藻德一脸赤诚。

朱慈烺真想说不当讲!老子看见你就烦,但脸上还是得笑:“魏部堂但说无妨。”

“那臣就讲了。殿下可知,这紫禁城周围的一砖一石,一水一树,都是有讲究,都是暗合了天地人合一,辛壬会而聚辰的风水之学的,任何一个轻微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天地日月和我大明的国运?”魏藻德说的很小心,每一个字好像都是仔细斟酌好几遍,然后才从口中吐出来。

紫禁城是皇帝所居,风水也是天下最好的,成祖文皇帝迁都北京之时,按照正统风水术的要求,对北京城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紫禁城北依景山、西拥三海池、南面金水河。察看天盘可知:北海在的壬宫、乾亥宫,中海在辛戌、庚酉宫,南海在坤申宫。人工挖掘金水河把南海的水引向巽巳宫,由杨公《玉尺经》原理可知,这正是“辛壬会而聚辰”水局的完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