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建虏主帅(第2/4页)

朱慈烺听的点头,不错,这确是高明的手段,蓟州防备严密,无机可乘,那我就走另一条路,总不能你每一个地方都像蓟州这么严密吧?正是兵法灵活,随机应变的道理。

“如果是代善、济尔哈朗,臣以为,他们不会强攻,也不会出关绕道,而是会回攻永平和抚宁。他们两人都是老成稳重之人,入塞既然已经被发现,大明已经有准备了,他们就不敢冒险了,倒不如抢一把就走,也算不虚此行。”吴甡道。

永平和抚宁位在蓟州和山海关之间,就是现在的唐山秦皇岛,人口虽然不多,也不富庶,但苍蝇腿也是肉。抢不了京师,能抢这两地也是好的。

“如果是暴躁气盛的阿济格,或者是年轻的豪格,臣以为,他们八成会强攻蓟州南原。退兵,或者是绕道关外,都不是他们能接受的,因为他们丢不下这个面子。”吴甡道。

朱慈烺点头,吴甡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问:“如果是多尔衮和多铎兄弟呢?”

吴甡拱手:“此二人是建虏亲贵中的翘楚,特别是多尔衮,既有黄太吉的狡诈,也有他自己的隐忍,如果是他领兵,臣还真不敢妄断。多铎虽然年轻,听说脾气也很暴躁,但纵观他几次带兵入塞,还有在松锦之战的表现看,他用兵之法其实并不在多尔衮之下,所以臣以为,如果是多铎领军,出关或者是绕道玉田,几率各占一半。”

朱慈烺心中叹服,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熟读明末和清初的史料,对黄太吉和多尔衮兄弟的争夺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这一世的塘报,因此才能对多尔衮兄弟的性情有一个大概判断。

想不到吴牲却也能有如此的了解。

黄太吉是满清的奠基者,多尔衮却是满清的建立者,如果当日继位的是豪格,以豪格的见识和心胸,继位之后的首要任务必然是清除多尔衮兄弟,同室操戈,内部征伐,未必有精力和机会入主中原。从这一点上说,多尔衮之功,不亚于黄太吉,甚至还在黄太吉之上。

对这样一个枭雄,朱慈烺心中一直都保持百分百的警惕。

多铎虽然比多尔衮差一点,但一样不可小觑。

只要不是多尔衮兄弟,或者是黄太吉亲征,其他人都容易对付。如果还是阿巴泰为主帅,那就更好了。

朱慈烺点头:“先生分析的很有道理,多尔衮兄弟确实是我大明的强敌,如果是二人为统帅,我认为他们不会出关绕道,转攻玉田的可能性有八成,所以玉田必须派一员强将。但如果建虏的统帅不是他们,这员强将放在玉田,就有可能浪费了,所以我才有所犹豫。”

“哦,殿下指的是谁?”吴甡问。

“千总阎应元。”

吴甡眼神中微微闪过一丝诧异,他原本以为太子所指的是刘肇基,想不到却是一个千总。虽然阎应元在开封之战中表现抢眼,但在吴甡的眼中,比之强将,阎应元还差了一点,像曹文诏曹变蛟,虎大威猛如虎那样的将领,才能称之为强将。阎应元虽猛,但阅历尚浅,且只是一个千总,何以太子会认为他是一员强将?

吴甡眼中的诧异,朱慈烺感觉到了。不奇怪,吴甡不是穿越者,不能知道阎应元在江阴八十一日的英勇和杰出,自然也就不能相信阎应元能坚守玉田了。如果建虏主帅不是多尔衮和多铎,那他就会把阎应元留在身边,作为抗击建虏的中坚使用,如果是多铎多尔衮,他就必须把阎应元派到玉田。

过去建虏不走玉田,乃是担心给大明太多的准备时间,大明的九边精锐会驰援京师,但松锦之战中,九边精锐付之一炬,如今只剩下宁远山海关两地的残兵,所以建虏已经不担心这一点了。

六天,就是十六天又何妨?能救援京师,阻挡建虏南下的,只有杨文岳的保定兵,但保定兵的战力比之九边精锐差太远,根本不入建虏的法眼,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兄弟走玉田,破三河,攻通州,最后到京畿城下的可能性就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