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墙子岭(第2/3页)

所以说,阿巴泰绝不是一个庸人。

在其他阿哥们都是郡王、亲王,只有他一人还是一个小小的贝勒的情况下,阿巴泰对于此次入塞,一定是雄心勃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所以他绝对不会着急和多铎会师,他一定要在自己是主帅,拥有指挥权力的情况下,搞出大动静,打一个大胜仗,为自己争一口气。也只有如此,他才有可能从贝勒变成郡王,甚至是亲王。

吴甡看向太子。

太子微微点头。

于是吴甡环视众将,说道:“吴总镇说的甚好,兵部和京营参谋司都以为,阿巴泰率领的建虏偏师,在破关入塞之后,有八成的几率会攻击密云……而且,就算他不攻击密云,我们也要想办法让他攻密云……”

听到此,众将面面相觑,都有点不明白。

吴甡却不解释,只脸色一沉:“众将听令!”

“是!”

……

墙子岭。

岭外二十里的原野中,建虏大军正在急行军。

众军护卫之中,作为主帅的阿巴泰不住的扬鞭策马,向前疾驰,眉宇间透着喜色。

作为努尔哈赤的第七子,因为出身偏房,不被努尔哈赤所喜欢,长期被排斥在最高权力核心之外,虽然前前后后战功不少,但却始终难以进爵,到今日他都已经五十三岁,两鬓斑白,但却依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贝勒,不说成为皇帝的老八黄太吉,坐上亲王的代善,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也不说都是郡王的老十二阿济格和老十五多铎,就是代善的孙子,比他小一辈的阿达礼也比他的爵位高。

你说阿巴泰心里如何能不愤懑?

但建虏进爵,除了父亲大汗的宠爱,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军功,阿巴泰没有父亲大汗的宠爱,他想要进爵,就只有军功一条路,这些年来,他军功其实也不少,但同时的,他犯错也不少,可谓是不错不犯,小错不断,也因此,他才迟迟无法进爵。

这一次征明,原本黄太吉已经答应他,任他为征明大将军,统领所有入塞的大军,不想事情忽起变化,征明大将军竟然变成了多铎,他只落了一个奉命大将军,也就是副帅的头衔。相比于征明大将军,奉命大将军不过就是一个安慰,比一般将领也强不了多少,所以阿巴泰十分郁闷,原本他憋了一口气,想要在此次征明中大展神威,立下不世的功勋,以为进爵“郡王”做铺垫,但副帅的圣旨一下来,他就知道,自己的美梦怕是要落空了。

老十五多铎虽然年纪最小,但脾气却是最高傲的,除了多尔衮和黄太吉,他对剩下的哥哥全部都是鄙夷,不要说阿巴泰,就是说起礼亲王代善,在他多铎嘴里也没有什么好话,何况阿巴泰?他对阿巴泰,嘴里喊一声七哥,但实际却从来都没有把阿巴泰当成是哥。有什么重要的任务,绝对不会交给阿巴泰。

所以阿巴泰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想立功,就要抢在和多铎会师之前,一旦会师,所有功劳都将是多铎的,他毛也落不上。

也因此,从受命那一刻起,他就带着正蓝旗的六千余,正红旗五千余,蒙古八旗五千,汉军镶白旗四千,一共两万两千兵马,连续急进,照着他和多铎商议好的计划,多铎从界岭口,他则是从蓟州正北面的黄崖关入塞,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会师于蓟州城下。

这个计划并非是他和多铎,而是黄太吉,还有沈阳一干老奸巨猾的谋臣所制定的,众人一致认为,只要配合得当,时机得宜,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就将明朝的蓟州防线搅得一塌糊涂,震动明国,然后迅速通过明朝京畿,南下转掠明朝的山东,南直隶一代。杀明国一个天翻地覆。

不过却出了一点小意外。

那就是,当他带兵来到黄崖关附近,却发现明军守卫严密,城头上的兵马比他预想的一倍还要多,如果强攻,必然要付出不小的损失,黄崖关附近的黄松峪和宽佃峪也是如此,倒是黄崖关东面的马兰峪没有什么兵马,驻防的明军好像已经被调走了,但阿巴泰却没有选择从马兰峪入塞,一来从马兰峪入塞,两路变成了一路,等于是放弃了两路进兵,钳击蓟州的战略意图,二来,他将过早的和多铎会师,然后大军统一归多铎所指挥,再然后就没有他什么事了,所以不管从战略意图,还是情理上,他都不能走马兰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