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谈判进展(第3/3页)

所以崇祯帝有点忧——这还是御史言官都不在朝中的情况,如果那些人在,崇祯帝不止是忧,恐怕就是害怕了。

朱慈烺明白父皇的心思,放下奏疏,淡淡道:“重开张家口,利大于弊,儿臣支持,至于朝臣中的不同意见,儿臣以为,可以仿效当年的隆庆开市,交给首辅周延儒处置,他是首辅,统领百官,如果他搞不定这样的事情,朝议沸腾,那他又有什么资格继续当这个首辅呢?”

当年隆庆开市,朝臣们也是激烈不同意,那时的压力和反对声浪,可比现在强大多了,但当时的首辅高拱手段高明,根本不需要皇帝发愁,他轻松就化解,既推行了开市之策,也令那些反对者无话可说。

周延儒是现在的首辅,虽然能力比不上高拱,操守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玩弄政治的手腕,周延儒还是有一些的,朱慈烺相信这个小问题,应该是难不住他的。

听了儿子的建议,崇祯帝不置可否,他脸上的愁容却是散开了不少。

大明同意重开张家口,时间暂定在九月份,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双方谈判的进程立刻就加快了很多,建虏同意大明收敛松锦将士的尸骨,同时,大明也同意建虏收敛潮白河建虏士兵的尸骨。

当然了,建虏并不知道大明会把张家口边贸分成内外两市,还以为和过去一样,能继续从张家口贸易中获取到一些必须的物资。因此,谈判成功之后,范文程以为立下了大功,急急进宫向黄太吉报喜。

而张家口之后,就是战马换俘的问题了。

建虏究竟会不会同意用战马交换俘虏,如果建虏换了,那么蒙古俘虏是不是也可以换?

这是朱慈烺一直都想要知道的答案。

虽然用战马牛羊换俘在蒙古草原上很普遍,并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但终究是会伤害到士气,尤其是建虏在蒙古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稳重,蒙古人由敬重英雄,鄙视弱者的情况下,任何一丝一点士气的损耗,都会对建虏产生不利的影响。

黄太吉一代枭雄,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同意是正常,如果同意换,那就很有可能是一种谈判手段,或者是蕴藏有阴谋……

换俘的谈判还没有结果,但交换尸骨的事,双方没有异议,于是便开始执行。三天前,辽东巡抚衙门的两个参政,已经前往松山和锦州,而建虏锦州的两个参政,一满一汉,也已经到了山海关,但是否立刻送他们入关,辽东督师范志完却不敢做主,而是要等朝廷的旨意。

而在最后,范志完也报告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建虏锦州守军换防了,这一次不再是普通的建虏将领和汉军将领,而是建虏的睿亲王多尔多亲自坐镇锦州,并由汉军正白旗为辅——汉军正白旗旗主为石廷柱,是一名资深汉奸,在玉田和阎应元交过手。

看到这个消息,朱慈烺脸色立刻凝重,多尔衮是仅次于黄太吉的建虏人杰,旗下的正白旗也是建虏八旗里的大旗,黄太吉派他坐镇锦州,除了显示建虏对锦州的重视,同时也是给宁远的吴三桂增加了压力。

朱慈烺立刻想到,一定是去年吴三桂悄悄入关的事情令黄太吉警觉,他觉得,不能让吴三桂乱窜,要将吴三桂定在宁远,因此派出多尔衮。

有多尔衮在,宁远面对的压力倍增,吴三桂再想要离开宁远,参与到内陆的作战,怕是就要小心一点了……

“建虏近期会不会兴兵?”崇祯帝的声音把朱慈烺从沉思中惊醒。

朱慈烺明白,父皇担心的是多尔衮会进攻宁远,于是摇头:“父皇放心,宁远城防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士兵训练有素,又有吴三桂统领,除非是建虏倾国来攻,否则只靠多尔衮或者是锦州的建虏,是绝对威胁不到宁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