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锦州去留(第3/4页)

正是刚刚从锦州返回的洪承畴。

义州锦州之战,虽然以孙传庭的撤退而告终,看起来大清守住了义州和锦州,好像是战事的胜利者,但在洪承畴和多尔衮这样的明眼人看来,这分明就是一场败仗,在明军的压迫下,不论军事还是民事,大清在这两地,都已经是举步维艰了。

义州锦州周边的田庄被捣毁之后,两地今秋颗粒无收,为了帮助两地守军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大清不得不从盛京调运了百余车的粮草,分别送往两地。

等到明年开春,估计还得运送更多的粮草到这两地……

这大清来说,这无疑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

洪承畴静静等待,偶尔抬头看向踱步的多尔衮。

他虽然老眼昏花,但居然也清楚的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多尔衮的鬓间竟然也多了几丝的白发。

才刚刚三十八岁啊。

洪承畴不由感叹。

——辅政王看起来地位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谁又知道,多尔衮承受了内内外外的多少压力?这几年来,内政外事皆不顺利,大清最倚仗的军事,更是连连失败,多尔衮亲自出马也没有能挽回,反而耗尽了国库,将黄太吉多年的积攒,一朝罄尽。

虽然有大玉儿和小皇帝的支持,多尔衮地位稳固,将豪格一系压的抬不起头来,但多尔衮心里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不能振作大清的国势,或者稍有疏忽,那些被他压制的反对力量就会揭竿而起,将他啃的连骨头都不剩。

多尔衮用尽了浑身的解数,为大清,为自己。

但奈何隆武不给他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辽南,朝鲜,现在又加上了锦州……

巨压如此,他要如何应对?

“锦州义州……真的无法挽回了吗?”

多尔衮倏的站住脚步,眼神痛苦的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起身,不回答,只是哀戚的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仰天长长叹息一声,闭上眼睛,痛苦无比地说道:“本王明白了……先生一路辛苦,去休息吧。”

“下官告退。”

洪承畴轻步退出。

“去请豫贝勒。”

待洪承畴走后,多尔衮对亲卫道。

因为朝鲜之败,多铎被连降两级,现在只是一个贝勒了。

当然了,王爵虽然降了,但多铎依然是镶白旗的旗主,是盛京的实力人物,也是多尔衮的左膀右臂。

……

很快,多铎就到了。

多尔衮此时已经恢复了平静,他屏退所有下人,声音清楚的将自己的忧虑和决定,向多铎所说。

“什么?放弃锦州义州?十四哥,你疯了吗?”

听完多尔衮所说,多铎针扎一般的跳了起来,用一种惊骇的,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脸色和声音都冷静:“我没有疯。夜来思量,反复思索,这是跳出隆武三面包围、我大清重整旗鼓的唯一办法,锦州义州两地的田庄,已经被南军破坏殆尽,今秋颗粒无收,数万大军的粮草都需要从盛京转运,现在盛京的情况你也知道,自给已经不易,何有多余的粮草,再拨给锦州?”

“大军无粮则败。”

“今年孙传庭虽然撤兵了,但他明年一定会再来,到时兵马会更多,战力会更强,隆武给他的支持会更多。与其最后锦州失守,兵马丧于敌手,倒不如现在就撤退,将两地驻守的兵马调回辽东,加强辽阳沈阳的防守,如此,我大清在辽南和鸭绿江兵力短缺的窘境,立刻就能缓解。安定鸭绿江,对朝鲜的惩罚之战,也立刻就可以进行!”多尔衮道。

……

多铎震惊的听着,脸色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十四哥说的有一点的道理,但是放弃锦州之事,他还是不能接受。

“朝鲜小邦,背信弃义,自当惩罚。但锦州是大清历经十数年,耗费兵马钱粮无数,毫不容易才打下来的,更有松锦大胜的辉煌,如今,只是因为明军破坏了那里的屯田,你就要放弃。朝臣不会同意,豪格他们更是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