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更(第4/5页)

只是这些国营厂子的员工在钱晴看来很有问题,客商上前问价,个个都是鼻孔朝天,爱搭不理的。

钱晴:“这件衣服进价最低能到多少?有没有现货?”

国营厂员工:“最低就是这个价,现货有。”

再多问,对方就一问三不知了。

钱晴在心里感叹,就算是国营厂子,这样的造法,要不了几年也得黄。

出来争取客户,还这样高傲放不下身段。要知道现在听说鹏城那边都已经开始取消各种票证了,没有布票卡脖子,老百姓们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衣服,人家干嘛非要上你们这里看脸色呢?

钱晴摇摇头走开,又逛到了二楼,特意去光顾了之前鸽了她还没个交代的红兴制衣厂。

不得不说,红兴制衣厂这次的确是下了血本,摆上来的衣服,那个价格让钱晴都跟着心动。

这么好的布料,卖出这样的价格,肉眼可见红兴是只要回本。回本之后撑住厂子不倒闭就是人家的诉求。

钱晴顺着红兴的摊位往里走,里面的私营厂子倒是让钱晴有了些危机感。虽然款式上依旧不怎么样,但是这些私营厂已经有了追赶潮流的意识。很多衣服是在死板的旧衣款式上加上了新兴的因素。

像是什么蕾丝花边,蝴蝶结,小翻领,波浪形的裙摆……

小厂子想要活下去,总是比大厂子好调整。尤其是私营厂子,自负盈亏,所以调整的也快速。

这一圈看下来,钱晴对自己的摊位也有了信心。虽说晴月的规模不是最大,但款式的确是可以在这里面占到前几名。唯一可以竞争的就是几个说是请了港岛设计师的牌子。

钱晴去套话时候,对方的设计师也在,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设计师,满口就是掺杂英文单词的介绍,听上去确实让人产生一种“对方的品牌很高级”的念头。

而且对方的品牌名字也不像晴月,起的都是什么“斯戴芬”“奥罗拉”,乍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外国牌子。

再一问价格,嚯,就没有一件衣服是低于八十的。

钱晴暗暗咋舌,这算什么?起了个洋名,又找了个假洋鬼子设计师,衣服的身价就跟着翻番?

钱晴带着满肚子疑惑回了晴月的摊位,跟闻兰吐槽。

闻兰笑着说:“现在都是这样,你知道运动鞋吧?一双都要大几十,贵的还要上百。就这,很多家长还给孩子买。我说孩子脚长的快,何必买那么贵的。但人家就是认牌子,非说这种鞋好。我瞅着也没多好,就是起了个洋名,也不一定就是国外进来的。”

钱晴摸着下巴:“那要是真这么好,回头咱们就也注册一个品牌。”

她想的很明白,既然有钱的顾客吃这一套,那她就顺着这样做嘛。她一个起步阶段的小品牌,不需要那么多的道德感。先活下来做大,这才是她的首要义务。

“这两天咱们换着班,你也帮我盯一盯那个奥罗拉和斯戴芬,看看他们的货卖的怎么样。要是可以,咱们往后生产线也分两类,一类做晴月,一类就专做这种款式。”

闻兰点点头,她最欣赏的就是钱晴这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来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市场。

钱晴看完了这头,就去外面看吴盼娣和杨花,不出意料,上午所有人都没什么收获。倒是吴盼娣和杨花把手里的小册子散出去一大半。

钱晴拍拍有点丧气的吴盼娣:“着什么急呢?好饭不怕晚。”

下午才是见真章的时候呢。

钱晴把两个人带进会场,自己出去买了几份盒饭,又让人送了一箱子的汽水到展位上。盒饭味道居然还过得去,也不知道是不是饿的太狠,所以几个人都吃的赞不绝口。

钱晴这边刚把盒饭吃完,正抱着一瓶汽水灌呢,外面就来了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

对方拿着小册子,似乎是在极力辨认小册子上说的品牌跟眼前这个摊位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