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二更(第3/4页)

一次性做一大盆,红烧一下可,配上番茄下锅煮一煮也行,直接上锅蒸熟也能吃。周皓还弄来一个小砂锅,偶尔把小丸子放进砂锅里,搭上白菜豆腐粉条一锅焖。

钱晴给自己掰了一半馒头配着小丸子吃,另外一半塞给周皓。她吃的东西好像都长肚子上了,反倒是周皓被她这样喂着,显得比以前气色好多了。

****

到了腊月,过年的气氛又浓重起来,一般这种时候,制衣厂都是淡季,但因为交着晴月上了电视,订单一直到了腊月还在增长。

还有晴月的店铺,不少人在电视上看到了晴月的衣服款式,找到了店里都是指着要那几件上了电视的款式。店员跟她们解释说那是秋装,就这还是有很多人要买。

秋装怎么了?过了冬天就是春天,到时候也能上身!而且,就算是冬天,衣服穿到里面当内搭不行?

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原则,钱晴又给几家代工厂下了订单,让把秋装那几款再生产一点。也不怕积压,反正再过两个月。春装照样能卖。

钱雨的粉条厂今年虽然没有去年热火,但是走的单子却不小,大部分都是些大单。钱雨买了一辆货车和一辆拖拉机,只要是省内的地方都包送。还在钱晴的搭线下,成功跟油田的食堂达成了合作,给食堂供了一千斤的货。

至于养猪场,钱雨加急买了几台灌香肠的机器回去,趁着年前做了一批腊肠香肠出来。钱母也给了钱雨几个方子,把剩下的猪肉都做成熟的,再杀菌之后包装好。

剩下那些做不了的边角料就都给了丁大舅,虽然梧桐大学的学生们都回家过寒假了,但是丁家餐馆的生意丝毫不见差。梧桐大学的教职工们,最近几乎是天天都泡在丁家餐馆里吃饭。

而钱父在养猪场养了一年的猪,也算是略有心得,看大女儿忙,小女儿又怀孕了。索性把养猪场后续的加工也揽了过去。

钱母一周过去一次看看钱父,这次回来欣慰的叹口气,下结论:“养猪养的,看上去像是脑子清明多了。”

这话说的也不算错,原先钱父封闭在火柴厂里,抬头低头都是些工友街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往后怎么跟人相处。话都不敢说重。生怕那句话说不合适了,往后邻居不好相处。

自从去了养猪场,钱雨忙着菌菇那片的事,半个月回去一次看看情况。钱晴虽说拿了三成干股,但自己的服装公司也忙的很。两个女儿对他都没什么要求,就是觉得把猪不养死就行了。

养猪场除了一个技术员,剩下还有七八个招来的工人。钱父只能把管人的事情担起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就有矛盾。钱父刚开始拿着自己在国营厂的经验管人,没几天就出了各种问题。

招来的工人玩忽职守,喂猪也是随便喂喂,根本不把钱父放在眼里。

钱父本来想找女儿问,又觉得没面子。大女儿离了婚,还能把大几十人的粉条厂管的井井有条,小女儿好几个门店,周转也不见问题。老婆更不用说了,要开辣酱厂,大小也是个女厂长。

……他怎么说?

钱父只能回忆着大女儿小女儿平时的脾气,跟着学。

慢慢的,原本有点懦弱的钱父也变得有点气势了。钱母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忙着指挥工人们宰猪,说的一套一套的。

“你爸现在不糊涂了就好,省的我还担心你奶奶今年又要找事。”

小女儿上电视是好事,不好的就是这一下子就把周围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都给引上门了。最近这段时间,连丁大舅那边都有亲戚问上门。钱奶奶怎么可能不来掺和一脚。

说起来钱奶奶,钱晴也想起来去年过年的那点事。

“大伯现在在干嘛?还在炒兰花吗?”

去年大伯那样子不像是死心,后来钱晴也听钱父说了两句,说是钱大伯把自家的房子抵押给了农信社,贷了钱去北面炒君子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