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涌动(第3/5页)

“我是言官,自然要谏言,大理寺卿一职是要职,大理寺上下官员皆为朝中要员,既在陛下身侧,在朝中,老臣就应当果敢直言!”

“言官谏言是可,但以谏言霍乱朝堂就是罪过!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本是机密,此事背后错综复杂,眼下根本无法定论,大理寺根据案情特性做单独处理,就是不想无中生有,让朝中人心惶惶,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吴御史,倒是你,非要让朝野上下生乱,是何居心!”

“常世勇,分明是你想一手遮天,同平南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笑话,我乃天子朝臣,食君之禄,自是忠君爱国,常某所做之事问心无愧!倒是有人企图浑水摸鱼!敢问吴御史,大理寺都未查探出湖城官银失窃一事同平南侯府有何瓜葛,吴御史怎么就能一口咬定此事牵连平南侯府?!如此大闹朝堂,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老臣是言官,看到不妥之处,为何不应仗义执言?老臣只看到大理寺横在其中,阻断了上通下达!”吴佐一再次叩首,“老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平南侯府此事非同小可,看似涉及官银失窃,实则疏忽,可危及江山社稷。我燕韩几百年基业岂可被有心之人毁于一旦!陛下啊!”

吴佐一带头,大殿之中,御史台官吏悉数出列,“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大殿之中这一幕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平南侯府在燕韩也有百余年声誉,百余年前也是燕韩国中世家,御史台之言不仅针对了大理寺,还矛头直指平南侯府,平南侯府一系有官吏出列,“荒谬!大理寺都说了此事尚无定论,御史台就仅凭谏言之权,在此其其下跪要挟天子!”

当即有人响应,“可不是吗?当初谭王之乱,是平南侯世子亲率驻军护驾,陛下还嘉奖过平南侯府和世子。转眼不过一眼,怎么御史台就开始捕风捉影,欲给天子功臣摸黑吗?这不是寒了平南侯府的心?也寒了当初救驾朝臣的心?”

御史台中也有人反击,“当初谭进驻守北边,不也战功赫赫,但后来呢?一样谋逆!一事归一事,有何不对!”

“你!”官吏气恼。

御史台官吏继续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的例子还少吗?”

“那我问你们御史台,平南侯府这么多年没反,谭王谋逆未反,为何偏偏眼下太平盛世的时候要反,你们御史台谏言的时候,不会多想想吗?编也编得像些啊!”

许久未吱声的吴佐一忽然开口,“平南侯府若生了异心,定有同党,既不是平南侯府的人,如何知晓眼下的平南侯府不会反,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吴佐一的这番话极具指向性。

同党,天时地利人和,还有方才御史台中的那句功高盖主……

朝中心底都纷纷骇然,而后或直接,或余光瞥向沈辞处!

要说平南侯府同谁交情匪浅?

非盛家和建平侯府莫属。

建平侯另当别论,但沈家同平南侯府可是结过亲家的!

沈辞的姑母就是嫁到平南侯府的,而平南侯就是沈辞的姑父,沈辞与平南侯世子是表兄弟!

若是平南侯府……

那沈家也脱不了关系。

如果说早前御史台矛头直指平南侯府还有些牵强,但如今沈辞手握禁军,立城边关兵权也实际都在沈辞手中。

沈辞还得天子信赖与重用!

沈辞行事……那是惯来倚仗天子纵容,当禁军统领的第一日,就有过将佩刀插在景阳侯世子身侧之事。

听闻宁相也对沈辞颇多微词,也因为宁相谏言,天子才将沈辞又放回边关暂避风头,眼下是因为沈老将军过世,沈辞奔丧后才回京复命的!

沈辞兵权在握,平南侯府若是……

就光是这一句,就足以让朝中和天子都忌惮沈家,忌惮平南侯府,更勿说还有一个建平侯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