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妄续道神农诺!(第2/5页)

伏羲氏没有寻找到那个能回答一切问题的答案。

又或是寻到了,却无法用言语去描绘,无法将之记载于道纹,无法将其描绘于八卦盘上。

伏羲消逝前能做的,只是将打开那无尽道藏的钥匙留给人族,将这份时隐时现的路径留给后来者。

读完藏经殿顶层宝库中所有的伏羲残存典籍,吴妄没有去参悟,没有去感受,也不知自己在这件事上花费了多久,只是坐在那,目中满是茫然。

再去看面前这画像,吴妄心底一片空旷,宛若一片死寂的星空。

而当星空中出现了一抹亮光,仿佛涨落时凭空出现的一丝丝光辉,一幅幅画面纷沓而来,一张八卦图填满了灵台。

炎帝令的火光在闪耀,但这份光亮与这一面八卦盘相比,已是有些黯淡。

伏羲氏所想的,从来不是什么火之大道。

伏羲氏所求的,是天地背后的至理!

那是一条能描绘万道,能洞穿万道,能诠释万道的至理!

‘真的寻到了吗?’

吴妄不由轻声问询。

他凝视着伏羲氏的画像,却仿佛看到了伏羲氏静静地站在星空之中,背负起双手,嘴角露出了释然之微笑。

就仿佛燧人氏见到面前枯木飘起一缕青烟时,嘴边露出的笑意。

又仿佛是神农老前辈背着药篓,回看来路已被栽满谷物百草时,那塞满了倦色的笑容。

吴妄闭上双眼,坐在那静静感受着。

他已察觉不到岁月流逝,感受不到天地间大道的存在,沉入不了星空。

他就如同一座独木桥,横跨在未名的虚空之中,两侧隐隐有光芒在闪烁。

到此刻,吴妄才知,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这个世界观察的角度,自己的认知,自己随着上辈子记忆残存下来的思想与观念,是多么的宝贵。

那是沉淀了五千年的光芒,是大江大河哺育的璀璨;

是逐鹿之野焚红了天陲的战火,是剑扫六合、唯我独尊的气概,是文人骚客抱石投江的一跃,是孔孟老庄于动静之间的求索。

这一瞬,吴妄身前背后浮现出两片星海。

前方的星海中,走出了三道身影,那是人域曾经、现在的脊梁。

背后的星海中,浮现出了一道道虚影,而这些虚影只是静静站立,又一位骑牛的老者缓缓向前,诵一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妄却已是招来一面石板,手中握住一把短匕,在泠小岚有些慌乱的目光中,自伏羲先皇所留石板之上,刻下了数篇经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满若盅,其用不穷。大直若讪,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自己老家蓝星与大荒世界的关联如何,此时而言并不重要。

吴妄只知,此刻的人域若求生存,需要对伏羲先皇的修道理念进行延伸,需要开创出比伏羲先皇最鼎盛时代还要强盛的修仙时代!

不知何时,吴妄回过神来。

前方是伏羲氏的画像,面前摆着两张刻了几篇经文的石板。

随之,吴妄拽过了第三只石板,略微沉吟,已是再次提笔书写。

【万法终有其变,万道终有不变。

天地先有而神灵后生,大道先立而生灵后存。

盖天地与道诞生于虚无,天地为事、为物之总,风霜雨露、山湖云海具由细微聚拢,万物于天地间恒无静。

道为规则、为法则、为人理、为心念,为生灵理解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而道与生灵尽归于天地之间,离天地则失其意……】

洋洋洒洒数百字,吴妄将自己近来的感悟尽数写在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