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官渡阴云(第3/3页)

当然最后是不是真的执行,或者说刘协派去的郡守会不会依然暗暗投靠袁绍,那就不知道了,至少袁绍在陈琳执笔的表文上话写得非常漂亮。

参与办案审理薛悌的廷尉华歆、负责安抚诸侯的大鸿胪王朗,加上袁绍派来的少府孔融,三大顶级名士九卿会商之后,都建议刘协名义上许可袁绍所奏。

刘协很是不甘心,他也知道曹操肯定是希望他这个皇帝一直做下去的,那样对曹操最有利,所以忠诚度没问题。但谁让袁绍也表现得那么大公无私,而且把柄确凿呢,要是直接否了,不给袁绍验证自己忠诚度的机会,那就是曲在曹操和朝廷了。

将来真要驳回袁绍,也得等袁绍自己飘了,落下言而无信的口实把柄,才好发难呢。

“罢了,就先准了袁绍所奏吧,如果他真有本事把曹操的陈留和东郡打下来之后,却言而无信不交给朝廷直辖、不让朝廷派遣的太守上任,到时候就是袁绍理亏,再从长计议不迟。剩下就看曹操自己顶不顶得住袁绍了。”

刘协如此这般痛苦的思考了之后,准了袁绍的奏表。

……

刘协的批复,十一月底就传开了,传到了兖州,濮阳。

荀彧在听说了朝廷的批复后,恨铁不成钢地跟曹操吐槽:“明公当初就糊涂啊!让王必破坏刘备治理关中、破坏刘备寻求外援,这本来就是弄险之事,如今天下纷争,形势不明,敌我扑朔迷离,明公怎么就连刘备一起得罪了呢!就算是派细作都没必要!”

曹操也是郁闷不已,不过他也不是甩锅之人,并没有把主持谍间阴谋工作的程昱推出去,而是大包大揽地说:

“瞧我这事儿办得,一时不察,存了侥幸心理,悔不当初。主要是谁能想到刘备一上来就能抓到把柄、怀疑王必是我的人呢,路途遥远消息滞后,想收手都来不及了。现在说那些也没用,事到如今,如之奈何?”

曹操也不说这事儿是程昱劝他冒险“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只说他自己负领导责任。他这点做人还是挺过硬的,是自己审核拍板通过的计划,就不能怪罪提出计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