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移民培训(第3/3页)

对大规模生产来说,任何生产工具上的改进都是值得的。

用原本的江东犁,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即五百亩水田。换成孟河自清犁后,非但劳动效率提高了六成。而且孟河自清犁安装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所以还能减一个劳动力。

驶牛技术娴熟老把式,甚至不需要旁人牵牛,一个人就能架二牛耕田。

二牛一人,一季可耕八百亩田,劳动效率何止翻倍?

对地广人稀的海外行政区来说,这种改进的意义更加重大。移民们正需要这样神器,来帮他们拓荒无边无际的土地。

鉴于目前自清犁主要提供给海外,所以如何驾驭、保养并简单维修自清犁,就是准移民必修的功课了。

……

除了在水田学习耕作外,准移民们还要到旱田去学习收割。

一个个心说这下总能把丢掉的面子捡回来了吧?收麦子还能收出花来吗?不是弯腰,下镰,从麦子根部一划拉吗……

结果到了地头发现还真不会,因为这里是用圆盘式人力收割机来收麦子的,效率是用镰刀收割的五到八倍。

而且把麦子收到场院之后,也是人力打麦机来脱离麦秸和麦壳,效率更不知高到哪去了。

最最让他们震撼是,最后一称量,平均每亩地打了五石麦子……

“额滴神呐……”准移民们一个个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

在他们老家,最好的地也就亩产一石半而已。大部分耕地,更是连打一石麦子都困难。

这里却能一亩打五石!

要不是他们全程亲手收割、打麦,称量的,那是打死都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