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六章 结婚不易(第2/3页)

好在,崇祯为了精简皇宫内的人员,把中老年的宫娥和宦官,一下子弄出了一千四百余人,这些人虽然年龄大了,身子骨不如从前,然而问题是,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当丰富,又拥有察言观色的本领。

在他们这些宫娥和宦官的操作下,全旭婚宴接待方面就没有出现问题,让全府管事袁世卿有些不满的是,他作为大管事,为了全旭成亲,又从大名府跑到了京城,结果他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充当账房管事,专门负责拿钱和准备物资。

宾客太多,把宴席就从武威侯府一直摆到了大街上,大街上又厂卫和锦衣卫维持秩序,倒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随着正式开席,仆人将丰盛的菜肴大盘大盘的端了上来,用土豆酿造的美酒更是不要钱的一桌桌的摆上,菜香酒香混合在一处,让人垂涎三尺。

大家折腾了这么久,也饿了,各自坐下,拿起碗筷,开始大吃大喝,好酒的各自斟上满满一杯,或牛饮,或浅尝,都是赞叹不已。

为了举办这场婚宴,全旭府邸上准备了大量的物资,仅仅在大泥淀的全家山庄,就准备了足足十万多条鲤鱼,还有数量相当的老鳖,以及十数万只鸡鸭,光运输这些物资的大车,就多达三千多辆。

虽然宴席分为上下,可是宴席的规格却没有降下来,每桌都准备了双鸡、双鱼、双羊等硬菜,让前来凑个份子的六七品小官们大开眼界。

“陆兄,这席面,怎么也得值三两银子吧?”

“三两?李兄,我可告诉你,但凡京城排得上号厨子,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被接到了武威侯府,就连宫里也派出了一千多人过来!你说这一桌席面需要多少钱?”

“那岂不是需要五两银子?”

“五两,沈老弟,你最好酒,告诉他,这坛酒多少钱?”

“这是全记牛栏山二锅头,两斤就是一两银子,咱们这一桌,上的可是五斤一坛,就算大量采买,没有三两银子,不一定够!”

“还有这个,这个,怎么也要四五两银子吧?我可是看到了,白面馒头,用的都是一等精粉,这大米,丝毫不比宫里的差,明白吗?”

“我只送了一支笔洗,也就是不到两钱银子,那岂不是赚大了!”

“赚大了,何止是赚大了,简直赚翻了!”

一名肥胖的商贾,满脸鄙视:“一群穷酸,这桌席面,没有二十两银子,我把桌子吃了!”

比如那些没钱的穷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有机会捞到钱,比如全旭的邻居们,那些国子监的教授们,每个月就可怜兮兮的五石粮食,当然,他们一家人吃肯定是吃不完。

在京城,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一年的开支也要二十两银子,勉强裹住温饱,京官也是官,他们不同百姓,需要应酬、人情往来,据王世贞《觚不觚录》中记载,一名刚刚中了进士的官员,拜见上官,宴请同僚、赏赐奴婢,一年下来,最少需要一百多两银子。

只要没有混到正五品官员,只要不贪污,他们只能勉强糊口,清水衙门里的官员,可没有机会像今天这样大吃大喝。

当然,场面也不是一团和谐。

有的人偏偏就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就骂娘。

“这个武夫得喝多兵血,才能置办这么一场奢华的婚宴?”

“多少不知道,反正没个十万两或者八万两银子肯定下不来!”

这货倒是一个有见识的,全旭这场婚宴开支差不多就是十万两银子,当然,由于像鸡、鸭、牛、羊、猪这些肉食都是出自全旭的大泥淀山庄,经过三年的发展,那里虽然没像全家庄镇那样繁华,不过却成了一个巨大的养殖基地。

现在早已鸡鸭成群,牛羊遍地,如果是其他人举办这场婚礼,酒水、蔬菜、肉食需要采买,只怕十五万两银子不一定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