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用钱砸(第2/3页)

最让人欲哭无泪的是,面对如此可怕的天灾,那些对作死无限热爱的文官第一反应不是设法赈灾,而是逼崇祯下罪己诏。

他们振振有词:“都是陛下你用了佞臣、弄臣,纵容他横行不法,激怒了上苍,上苍才会降下灾祸来警戒陛下!为了天下苍生,陛下,你赶紧下个罪己诏向天下百姓,向上苍认个错,保证亲贤臣,远小人,求得上天原谅,方可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崇祯更加恼火。

短短一个上午,众臣上了三百多道奏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劝崇祯亲贤臣远小人,下罪己诏。

他自然知道这些文官嘴里的“佞臣”是谁,除了全旭之外,还能有谁?

他自认为自己没有错,像全旭这种既能治理地方又能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极危,而且对政治一窍不通,把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的人不用,他用谁?

而且,全旭也很给他长脸,不管是让他治理辽东,还是让他经略辽东整军经武,都干得有声有色,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大明的处境,还为他这个皇帝赢得了声誉。

最关键最关键的是,那些大臣除了向他这个皇帝要钱之外,最大的本事就是贪污腐败,而全旭则不一样,他向朝廷前后三年,运输了四百多万石粮食,还给他的内库送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不重用这样的人才,难道重要那些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大臣?这怎么就成了触怒上天的罪行了?

真是岂有此理!不光崇祯想不通,天下百姓也想不通,全旭战功卓著,更将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关键是他活民无数,怎么就成了佞臣、弄臣了呢?

在这个风声刚刚起来的时候,袁可立就拖着病体,前来全旭的武威侯府。

“趁着还时间,你赶紧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袁可立可是担心,这些大臣对全旭不利。

这些大臣可不管对社稷有没有大用,更不管对这个国家有没有益处,是他们一伙的,跟着他们一起挖墙角,那是他们自己人,不是他们一路人,就是敌人,就要坚决消灭,往死里整。

袁可立真怕全旭一怒之下,领兵南下,指望关宁军还是指望昌平军?

事实上,大明所有的军队,有一支算一支,加在一起,也不是全家军的对手。

到那个时候,袁可立怎么办?

难道他作为四朝老臣,还想来一个五朝之宠?

“老师,我又没有做什么错事,为什么要走?”

全旭不担心这些大臣作死,来想办法弄死自己,在这个时代,想弄死他的人,根本就不存在,遇到危险,他随时可以穿越到后世。

把全旭关进大牢,没关系,全旭可以回到后世,带着炸药把大牢炸成碎片。

袁可立可不知道全旭的这些能力,他只是单纯的担心:“东升,不要固执,他们那些人……太卑鄙了!”

因为粮食战争,全旭已经把天下士绅得罪完了。

那些文官看来,全旭大兴西学、杂学,大办学校搞什么鸟毛六年义务教育让所有人都读得起书,让“读书人”三字的含金量一落千丈,又开矿、搞纺织、兴工业,净搞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儿,弄得百姓那淳朴的民风败坏无遗,人人以经商逐利为荣。

最最可恶的是这家伙还用廉价的土豆面冲击粮食市场把很多囤积居奇的粮商逼得跳楼,用亚麻冲击棉布市场让江南布商损失惨重,用精制岩盐跟江南盐商打价格战将食盐生生打成了白菜价让很多盐商亏得吐血。

最最最可恶的是,全旭用辽东、台湾、吕宋的粮食,跟他们打价格战,搞得他们种地都没有办法种了,种的越多,赔得越多。

这可是掘了士绅的根基。

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全旭何止是断人财路,连后路都断了,不跟全旭玩命,不弄死全旭,他们一刻也不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