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二章 兵不血刃拿下南阳(第2/3页)

这个大工程得到南阳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水泥路的好处实在太明显了,路面平整坚硬,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泥泞,别说马车,就连笨重的太平车也能在上面跑得飞快,最妙的是它几乎是百年不坏的,修好了,以后就再也用不着为修路犯愁了,这样的工程不支持,那他们支持什么?

外地来的客商,本地的乡绅,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近六千五百名壮劳力在道路沿线挥舞锄头铲子,平整路基,夯实地面,干得是热火朝天!

南阳城关处,一座磷肥加工厂也动工了。这座工厂将就近利用来自荆襄一带的优质磷矿石,为周边各县提供充足的磷肥。

由于使用了水力机械高很多,再加上磷矿石品位高,一个月少说能生产五十吨磷肥。南阳府已经派出名流士绅到荆襄去与当地控制着磷矿矿山的宗族谈判,全力确保磷矿石供应了,最好能够将矿山买下来。

如果谈判能成功,这里还会再建一座更大的磷肥厂,届时两座磷肥厂每月的厂能将达到一百五十吨,要离满足整个南阳地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缺口,不过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当学习了辽东模式以后,有一种模式那就不得不提,辽东的各级官府事实上是被工业党架空的,现在辽东百姓都知道一件事。

什么县长、知州和知府,屁权利没有,高兴喊他们一个大人,不高兴,鸟都不用鸟他们,他们就算生气,也没有任何办法。

真正掌握着权力的是各级的议员和议长,穿着黑色的道袍,脚上穿着陆战靴的人,才是工业党的文官,才是掌握着权利的真正大人。

在舞阳镇镇守何秋山的蛊惑下,南阳府境内的一些开明地主和商人,开始向南阳府知府陈振豪施压,要组建南阳议事府。

陈振豪起初不愿意,认为这是在搞事情,破坏祖宗之法,可是那些商人和开明地主,其实也是工业党成员们,却不依不饶。

陈振豪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崇祯八年的八月初八,在南阳府知府衙门召开南阳各界士绅代表大会,大会上有三件事获得了通过。

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南阳议事府。南阳府下辖的两州(裕州和邓州)、十一县设立南阳议事府,议事府的代表成员,来自南阳府境内的纳税超过一万两银子的地主或商人,以及南阳叶县境内的舞阳镇镇守何秋山以及舞阳镇的十五名工厂厂长,二十七名纳税一万两银子的大商人。

在议事府成立的时候,通过选举,南阳知府陈振豪担任南阳议事府的议长,而何秋山则担任副议长以及议事府的秘书长。

这个议事府就比较有意思了,共计九十八名议员,舞阳镇出身的则多达四十三名,将近半数。

第二件事,各地地主,必须免除佃户和农民、历年来的借款,无论是现金贷款,还是种子、粮食贷款,如果不免除,那就是属于土豪劣绅,则不能成为南阳府的议员或代表,即使已经成为代表身份的,也要就地取消,九十八位代表,变成了九十五位,有三位代表家族违反了这个规定,自动开除出去。

第三件事,南阳府境内就是废除卖身契。任何人,都是自由之身,有工作、上学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

舞阳镇的“民团”,同时取代了南阳卫所的防御功能,由于南阳地处战略要冲地位,全旭将位于大名府的全家军第七师,调三个旅,进驻河南。

南阳府是全旭第一个兵不血刃拿下来的府,南阳府两州十一县,就成了全旭的地盘,辽东议事府调来五十余名骨干党员,开始开展河南的发展工作。

而舞阳镇民团,则升级为第五十七旅。

第五十七旅的旅长,则是全旭的亲卫团长袁宗第,这算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更进一步。